面對忙碌的招募工作,人資須具備強心臟!面試工作需要高敏銳與敏感度
▲改善高流動的招募工作環境!面試時的每一個提問,背後都有其意義存在(圖片來源:freepik,CC Licensed。)
文/NotOnlyHR
一、先具備強心臟:錄取人才還沒出現在公司之前,要當他不存在
忙碌的招募工作,一直都是人資工作的關鍵一環,邀請 Christy 分享,整理自己的心路歷程,如何調適好正確心態,面對這份具有挑戰性、需高抗壓性的工作。
首先,Christy 希望初踏入人資一職的朋友,內心需要有個心理準備「錄取人才還沒出現在公司之前,我們要先視他為不存在!」Christy 解釋,這不是詛咒自己招募不順利,而是要讓自己與單位主管有備案與彈性空間,對方可能有其他機會,或種種原因無法前來應聘。假使沒有備案,等同於招募流程要再重新啟動,相當耗費人力與心力。
再來則是心臟要夠強壯,電訪過程可能會被拒絕、掛電話,Christy 苦笑著說,被掛上電話的瞬間,心裡可能還是會愣一下,但還是要馬上打起精神,因為招募工作本身就是一項需要大量與人溝通的工作。對象不僅只有求職者,還有單位主管與高階主管,如果有心踏入招募,但知道自己的性格屬於比較慢熟,那需要再三考量。
為此 Christy 進一步解釋,不是說慢熟不好,而是面試有時間上的限制,如果在這三、四十分鐘之內,感覺自己好像無法和這個人,建立起愉悅的面試氣氛,沒什麼互動,那麼就要謹慎以對。
二、藏在溝通內的細節:面試是帶有目的性的聊天
這份工作需要花許多時間在溝通上,溝通佔這份工作很大的勞動比例。
許多朋友對招募與面試的想像,可能是輕鬆的聊天過程,但 Christy 以自身工作經驗提醒讀者「面試是帶有目的性的聊天,我們問的每一個問題,背後都有其意義,像是你怎麼來的?這也是一個目的,因為我想知道你的通勤時間」招募這份工作,存在著許多學校沒教的眉角與細節,例如要如何從履歷看出細節,打電話給對方時,如何有目的性的讓對方趕快答應我的邀約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從做中學習才知道的訣竅。
對自己工作有所要求的 Christy,曾經最高紀錄在一天之內排了七位面試,她坦言,那天結束自己真的是累癱了!說老實話,這份職業也需要加班,因為求職者可能下班後才方便接電話,這點勢必會影響到加班時間,有些新鮮人不見得能接受這些事。
Christy 也與家人達成協議,如果回家開門那一瞬間,自己沒有主動開口,請家人先不要跟自己對話,沉默,有時是因為工作上的情緒還沒有消化完畢,如此一來便容易起衝突,如何轉換模式,不將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家一直都是職場的大學問。
三、新人帶來的震撼教育:過程帶人也要帶心
Christy 回憶起自己初入行時,一開始被主管要求,需要達到一定的面試人員數量,確實也會感到壓力,但也因為這份壓力與心理準備,在往後電訪求職者與溝通上順暢很多,也因為電話打得夠多,對產業有更深一層了解,求職者也會感受到「咦?你好像不是一般的 HR」因為你對業界有多一點的了解,他就願意敞開心房,和你分享更多。
或許,最終這位人才他不適合這份工作或其他原因等等,但至少這份電訪中,彼此保持良好關係,互相尊重與理解,Christy 認為這就是這份工作有意思的地方。
在帶新進人員的過程中,Christy 表示自己遇過滿多類型的夥伴,有些人悟性較高,一點就通;有些人則需要花很多耐心與愛去灌溉;有些人則是需要很明確的跟他說下一步該怎麼做。當主管指派自己去教新進同仁時,Christy 坦言自己也會有所壓力,因此,在新人來之前,她會先和主管確認,新進新人第一個禮拜希望可以達到什麼樣的進度,如果表現 OK,我們可以加速,如果無法達標,是否請他先大量的練習講電話,帶人需要依每個人的狀況調整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