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是PK出來的
文/ Anderson Lin
來源/ 人資 i 報報
【學生的宣傳活動】
「捷運台北車站8號出口」常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在平日傍晚5~7點時,多半會有高中生在宣傳自己學校社團的活動。
方式大概是十位左右的同學排排站,或許一人一張大海報、或許一起拉一個長布條,每間隔
小編每天經過,所以知道這樣宣傳活動的頻率很高,幾乎每天都有,有時只有一組人馬,有時兩三組人馬,
我發現當天如果只有一組人馬時,音量就是中等,熱情度也是中等,間隔時間也漸漸變長。
如果是兩三組此起彼落地喊時,整個熱情度就提高許多。
又,如果是一個男校、一個女校,哇,那簡直是有「對決」的感覺了,音量就是大破表,宣傳效果可能連忠孝橋對岸的三重住家都聽到了吧。如果宣傳音量當作績效,則這個績效經過PK的潛能激發後,可以說是無敵大爆發阿!
【重新設計工作流程提高效率】
小編多年前曾服務於某便利商店HR部門,有次營業部門某店鋪店長抱怨太忙了,說要申請增補人力。增補人力當然有其計算基準,但我不想跟他說大道理,就帶著這位抱怨的店長同事,去車站店參觀(瞬間人流特別多)。
一般店一人一分鐘服務1-2人,車站店一人一分鐘服務3-5人以上,那才叫做忙阿,每位夥伴動作既快又準,反而因為忙,大家顯得更有朝氣。
我問他學到了什麼,他說:
1.態度面:除了自己不再抱怨外,他認為塑造些許忙碌的氛圍,反而店員更有朝氣,大家的團隊力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2.技能面:別人如何創造更高產值?難道簡化公司規範的流程嗎?沒有,公司的流程一項都不能簡化,但是可以思考加速流程,例如,怎樣擺放用品更方便拿,哪些東西可以讓顧客自助取用,「點完咖啡,先做咖啡再結帳」與「點完咖啡,先結帳再做咖啡」的「總速度」差很多,每個小動作節省個10秒20秒,就足以讓自己產值提升。
這些車站店的夥伴忙雖忙,但是做起事來穩穩的、淡定的,客人一樣被服務得很愉悅。所以,潛能不見得只能用激發出來的,有時,是可以用腦袋設計出來的。
【自闢戰場】
《A狀況:不計時不比賽》體育老師說,今天練習跑步,雖然不計時,但是希望大家為了自己身體健康,仍然用全力去跑(激勵談話)。方式是一個一個跑,其他同學幫跑者加油。(其實偷偷計時)
《B狀況:計時不比賽》今天跑步規則仍是一個一個跑,但是計時喔。
《C狀況:計時且比賽》10位同學一組,「競賽」方式賽跑且計時。
猜猜看,同樣的人在哪個狀況成績較好,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同樣的人,在不同狀況,績效大不相同,在PK強度更高的競賽,激發出自己的潛能也更多。
競賽帶來壓力,也帶來效率,故,應自我勉勵不要害怕面對競賽、勇於接受挑戰。甚至,別人沒有叫自己去競賽時,自己要給自己競賽的元素。
自己給自己競賽的元素,是什麼意思?以小編個人為例,去年開始,想要以跑步鼓勵自己多運動,但惰性使然,沒有別人要求的情況下,總是有一搭沒一搭。今年,我就每月報名兩場路跑活動,幾千人陪我跑,就能漸進地完成目標,於是點點滴滴至今也跑了近百公里。
再舉一例,記得我高中老師曾分享過他自己人生歷程,他每年會要求自己考一個試,可能是國家考試、可能是升等考試、可能是證照考試。有些試,考上了也沒用,但他就是用這方法激勵自己不斷學習,沒幾年,就聽說他當上全市最年輕的校長。在別人享受軍公教穩定工作而漸漸懈怠之餘,他選擇自闢戰場、不斷自我超越,終能成為同儕中之翹楚。
如何,曾經想過要自闢戰場嗎?聽起來不賴吧。
年底了,自己開闢戰場,就從現在開始。加油。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