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醫療體系會淪為「服務業」?元兇就是被健保寵壞的台灣人!
▲為何醫療體系會淪為「服務業」?元兇就是被健保寵壞的台灣人!(Photo by Alexander Popov on Unsplash)
原標:被健保寵壞的台灣人,醫療淪為「服務業」?!
康軒文教公司出版的國小六年級健康與體育課本(編按:2016年版本)有「醫療糾紛」單元:「身為醫療消費者,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必須蒐集病歷、處方箋、手術同意書、護理紀錄、照片等證據」。
這是最近引起醫療界相當不能認同的一則新聞,當這則新聞引起醫療界關注時,我開始發現,民眾對醫療業的態度是轉變為,醫療業是服務業。
好!
那今天我們就這角度來檢視,是服務業好了,那服務這種東西往往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對吧?你去米其林餐廳用餐吃到的食材跟享受的種種服務裝潢等等…都是相當頂級精緻,因為你吃一餐花個破萬也是有可能的。場景換成你到一般小吃店,你會說出「麻煩給我一碗頂級魚翅嗎」?
為什麼民眾去吃飯可以自己區分出花多錢少可以有甚麼合理的餐點跟服務,但是卻無法同樣的態度面對嚴肅的醫療行為上呢?
你要用消費者的態度去看待或是享用醫療,那你全自費可以吧!
去醫學中心享用頂級的軟硬體,那就得付出消費者該給出的花費。
現在完全是健保寵壞台灣人!
我時常聽到同一個個案一天掛號 3 科,四處拿藥還比對 3 個醫師說詞是否一致,假設有甚麼不一樣的建議,就仿佛如獲至寶,見獵心喜的要去找其他醫師理論或是求證,所以因為台灣健保讓醫療變成廉價的消費時,不知道珍惜就成為通病。
醫療從業人員如果說:「我拒絕診治照護你,因為我覺得你不信任我,溝通上我認為不能有共識」,假設說出來那就被扣上你這沒醫德的醫師,你這高傲的護理師,你這欺負人的藥師等等…。
但是!不對阿!你是消費者阿~
我不賣你東西怎麼了嗎?我錯了嗎?!
這就是現在畸形的醫療環境!
以下舉幾個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這都發生在醫院,算是溫和的小插曲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 1.
某家屬跟護理師說:「你們護理師不就是照顧我們嗎?我爸現在身體那麼不舒服,你那甚麼態度阿?叫你 你那麼久才來,你知道病人耐心很少嗎?生病很不舒服耶!你最好態度好一點,不然我會錄音叫記者!」
案例 2.
某病人對醫師說:「我就是要這兩天開刀,我月底要出國,你這樣安排下周五,會 造成我的困擾你知道嗎?!」
不誇張!這都是真實的案例!而且還算是溫和的!
首先,病房護理師被咆嘯,被質疑「那是甚麼態度」,我其實當下覺得,能獨立下組照顧病人的護理師,基本上都是經過病房單位護理長學姊一路手把手的指導,假設人格上或是態度上真的是惡劣的護理人員,單位不會輕易讓他下組照顧病人,或許這是很多民眾不知道的部分,我們是多嚴肅地在訓練,整個 PGY (護理師臨床訓練)過程要兩年的耶!就算是沒有用立馬飛奔過來的姿態,也絕對不會怠慢吧!
另外也要教育一下民眾,醫療有輕重緩急的,危及生命安全跟幫你訂餐改伙食,哪一個比較應該優先處理?大家想一下!
另一個狀況,也是一樣,醫師評估你的狀況可以下周五在手術,或許前面排程的病人病情比較危急,再說了,醫師幫你安排手術還造成你困擾了?真是非常荒謬,那又不能說「你先忙完你的重要事再來手術吧,要是這樣說,肯定會被回「那萬一我病情被延誤了,你負責嗎?」
今天我們所處的勞動環境,已經是全民共業,絕非單一政策面的問題,當各國誇獎我們的健保福利制度時,那又為什麼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跟進呢?假設連下一代的教育都是如此這樣輸出醫療的價值性,試問,崩壞的會只有醫療健保嗎?
其實不管今天大家站甚麼角度看待醫療,或自身的健康求治行為,只要想一件事情,你自己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這件事情值多少錢?
我問你們「你的命值多少錢」,如果你說不出來那很正常,因為所有醫護人員再受的教育及養成過程中,都不是用「錢」去衡量你的生命值多少錢,那為什麼教科書可以這樣去教育下一代呢?
看了這文章的人,也看了...
作者 / 李為 (更多關於作者,請點我)
※ 版權所有,勿任意轉載 ※本網站提供醫護人員發表各論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