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297
置頂

【抗疫前線】首位2019新冠狀病毒病人出院背後,支撐台灣防疫網的雙手與缺口

現場1:機場入境第一關,部桃守下70餘疑似病例

【抗疫前線】首位2019新冠狀病毒病人出院背後,支撐台灣防疫網的雙手與缺口-COVID-19
▲鎮守台灣疫情邊境大門的衛福部立桃園醫院。(攝影/楊子磊)

距離桃園機場最近的衛福部部立桃園醫院(簡稱部桃),便是新興傳染病的應變醫院,也是這次武漢肺炎疫情中,負責接收最多疑似個案的醫院。他們鎮守台灣疫情的大門,機場入境的發燒個案,直接由專門通道直送到這裡,盡力把個案「絕殺在境外」不要進入巿區。
 

連同新屋分院在內,部立桃園醫院共 13 間負壓隔離病房,從 1 月至今,已接獲約 70 例新型冠狀病毒疑似個案,是全台收治最多的醫院,4 名感染科醫師加上 4 位感管師,從春節前一週就進入戒備狀態、輪流值班,沒有喘息。
 

43 歲的部桃感染科主任鄭健禹,未趕及 SARS 一役,但站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最前線,十分沉著。「因為我們年年演習,其實滿熟練,」他說。
 

這些演習包括:由專業的「假病人」演出傳染疾病的病徵,考驗相關人員的因應與處置,這些人員不僅是急診、住院的醫護人員,甚至保全和清潔班都是重要的一環,都要被「抽考」,反覆練習SOP(標準作業流程)。
 

例如,醫院接獲機場篩檢出的疑似個案,急診室接獲消息要通知到感控室、清潔班等各單位。病患搭救護車到醫院時,要進入獨立的發燒篩檢站,依基本診斷後,輕症、重症分別送往 ICU(加護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沿途經過的路線、電梯都是專門通道,確保從機場到病房僅接觸到最少的民眾及醫護人員。而負壓隔離病房的稽核,護理師穿脫防護衣訓練、保全拉封鎖線、清潔班清潔流程等訓練也在內。


疑似病例上升、壓力遽升,3名醫護也進隔離病房

儘管準備充分,但愈來愈多的疑似個案湧入,前線醫護壓力表也飆升,尤其是負壓隔離病房的調度。每一則疑似個案,從通報、住進醫院到排除離院,少則3天、長則5天(註:個案入院後醫師會採集檢體,並在每日下午固定時間送往疾管署指定實驗室,2次採檢陰性才算排除,而2次採檢中間至少需隔24小時),排除染病之前,都得在負壓隔離病房內。但平常即有其他結核病等需要住進隔離病房的患者,病房排擠效應是他們最大的憂慮。

目前全台灣有 1,028 張負壓隔離病床,但截至 2月6日,通報個案已達 1,307 名,每人在檢驗排除之前,都得要先隔離,負壓病房的承載量挑戰愈來愈嚴峻。

 

春節後,部桃收治的疑似病人倍增,緊急清空 15 間病房,以預防當負壓隔離病房超載時,病人仍能在第一時間被妥善安置。
 

不過, COVID-19 臨床表徵變化日漸增多,有些病人低燒或甚至沒有發燒,而同時間也在流行期的流感也一樣;隨著兩個疾病灰色地帶愈來愈大,診斷挑戰變大,也因為症狀相近,對第一線醫護人員來說,也難以徹底消除心中的恐慌。鄭健禹說,當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出現感冒發燒症狀時,恐懼的心情就會開始蔓延。
 

「我們每天開會,和全院報告每一項準備,即使繁瑣的事項也天天檢討,再用院內 LINE 群組公告,就算如此,還是會有同仁擔憂,只能不斷接電話解釋。」從春節前至今,部桃已有 3 名醫護人員出現發燒症狀,醫院也不敢輕忽,立刻通報住院,從照顧者變成隔離者。所幸後來皆是流感,排除確診可能。


現場2:基層防疫人員遭電話轟炸,質問「為什麼要隔離」

【抗疫前線】首位2019新冠狀病毒病人出院背後,支撐台灣防疫網的雙手與缺口-COVID-19
▲彰化縣衛生局疾病管制科,一天兩次電話追蹤居家隔離者。(攝影/楊子磊)

「喂?XXX先生嗎?你今天還好嗎?體溫幾度?」平日上午 9 點,彰化縣衛生局的防疫隊早已全部上工。 11 個防疫隊成員一人一支電話,盯著電腦螢幕上長長的名單,撥出一通通電話。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須在家自我隔離 14 天,不得外出。居家隔離者,衛生局防疫隊會透過一天兩次電話,隨時確認隔離者狀況;居家檢疫者,則由縣市公所民政課下派各村里幹事負責,一天一次聯繫後回報。
 

目前全台被居家隔離者超過 500 人、居家檢疫者更是數千人。以彰化而言,居家隔離、檢疫者共 32 人,從衛生局、警政、里幹事,至少就動員 5、60 人配合防疫。
 

「這兩類隔離民眾都屬於待觀察、無症狀的族群,」彰化縣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王曉琪說,一旦民眾在隔離期間出現症狀,防疫隊、里幹事就會立刻通知到衛生局,再由疾病管制科人員與醫院聯繫,將疑似個案轉介到醫療端。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