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588
置頂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文字/陳潔、柯皓翔  設計/黃禹禛  監製/楊惠君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自2019年12月在中國傳出案例,疫情像燎原大火,世界各國為減災而全面上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宣布,6月7日台灣將大解封:取消活動的人流限制,維持社交距離下可脫口罩、台鐡高鐵也上可以飲食;日、韓、歐洲各國也開始邊境解鎖。

疫情橫掃後的世界,是什麼面貌?疫情前的日常生活,解鎖後回得去嗎?《報導者》從實證數據、文獻研究、專家訪談,整理10個COVID-19關鍵數字,從每一個數字總結,至今這場世紀之疫整體的殺傷力與後遺症,以及不同地區國家與族群的差異性。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史上最快

20世紀以來,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告了5次全球大流行(Pandemic),分別是1917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亞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2009年新型流感(H1N1),以及此次的COVID-19。

COVID-19自2019年12月中國武漢傳出疫情後,5個月造成全球188個國家及地區淪陷,660萬人確診,是5度全球大流行疫病中,最短時間內散布最廣的傳染疾病。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李尚仁分析,疫病的傳播,與方便的交通、頻繁的人群接觸有關,尤其因為經濟的分工、產業鏈、貿易與觀光,造成全球各地人口密切往來。此外,中國近年與全球化整合,例如交通、航班、旅遊、經濟、學術等,而疫情爆發之初的武漢正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鋼鐵、汽車等製造業、生物醫藥等高科技研究及學術中心,是與國際接觸頻繁之地,這樣的條件在疫病發生時,成為了快速傳播的管道。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死亡最多

COVID-19全球死亡人數已達39萬人,其中超過四分之一來自美國,6月5日死亡人數已超過11萬人,整體傷害最慘重。目前全球死亡率約5.9%,各國死亡率差異甚大;歐洲死亡率最高的是比利時,達16.25%,近台灣10倍、全球2.74倍。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部主任、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說,美國的感染人數最多,可能跟民眾生活習慣、疫情前期政府宣導不戴口罩的方針有關;同時也因自信而輕忽疾病嚴重性。(請看:〈美國「口罩防疫」轉彎記:混亂宣傳、拖延官僚燒出疫情危機〉

黃立民也說,因為美國仍有一定的醫療水準,雖然美國感染人數最多,但死亡率並不高。(更多美國防疫問題分析,請看:〈美國社會抗疫決策的困境:過度的個人主義,局限的專家團隊〉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祕書長謝思民解釋,造成死亡率差異的原因,第一是死亡率計算方法和篩檢基數不一,一個國家地區若進行愈大程度的篩檢,撈到的確診個案可能愈多。此外,各地「醫療可近性」也有差異,醫院能否在短時間承載大量患者,關乎救治的成果。相較歐美,台灣有高密度醫學中心、加護病房、負壓隔離病房,醫療可近性高出許多。

另外,全球已有超過4成患者痊癒。不少國家地區痊癒率接近百分之百,包含冰島、澳門、東帝汶、聖露西亞等。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風險最大

COVID-19對不同族群的殺傷力不同,老年人是罹病及重症的高危險群。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數據,美國死亡案例中,超過8成是65歲以上老年人。WHO歐洲則統計,歐洲COVID-19死亡人口中,60歲以上佔94%。另外一則美國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者的COVID-19死亡率是沒有心血管疾病者的3倍。

黃立民解釋,除了年紀老化會影響身體健康狀況外,慢性疾病、體重過胖過瘦、抽菸或過度喝酒,也都會讓健康受影響,而身上有慢性疾病或這些影響健康的不良因子,再感染像COVID-19病毒,引發重症或死亡的風險就會增加。

謝思民表示,慢性病患如糖尿病者、吸菸者、肝硬化者、長期服用類固醇、免疫抑制劑者,免疫調節能力不佳的族群,一旦遇到新病毒,免疫力就容易失控,導致重症。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性別差異

這隻病毒對男性似乎更危險,男性的死亡風險幾乎是女性的2倍。

WHO歐洲統計,男性占死亡人數比例約59%;台灣雖然感染者性別男女各半,但7名死亡個案中,有6名男性。美國紐約市男性死亡數近乎是女性的2倍,每10萬人分別有43位男性、23位女性死亡,原因可能與男性吸菸比例高、女性免疫系統強有關。

黃立民表示,幾乎所有跟感染相關的疾病,男性的死亡風險都高於女性,目前認為,主要因為是女性荷爾蒙的雌激素扮演重要角色,可以幫助免疫反應。

不過,謝思民也提醒,男性死亡率較高的結果,除了生理差異,還參雜個人、社會因素,如每個個案的活躍程度、接觸對象、旅遊次數,不同國家地區的生活習慣等影響。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陽性率最低

防疫成果指標眾多,各國篩檢的能量和政策差異很大,鎖定的對象也不同,有的國家只篩檢重症患者或高風險的接觸者,有的連輕症、無症狀也篩檢。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指出,其中,篩檢的陽性率是重要的評估指標,可看出一地病毒量多寡,或觀察防疫措施是否有效。

根據牛津大學的數據進一步換算,截至6月1日,紐西蘭的陽性率為全球最低的0.4%、澳洲0.46%、台灣為0.61%,都屬於防疫優等生。而疫情重災區的美國10.2%、新加坡13.2%、智利16.6%、卡達25.2%。陳秀熙解釋,陽性率是指檢測人數中有多少例確診個案,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陽性率愈高的地區,疾病發生率也較高,一般認為陽性率達3%,就會出現顯著的疾病傳播。這次義大利在疫情最嚴重階段,陽性率曾飆高到25%,每檢測4人就有1人確診。

陳秀熙也表示,陽性率若再細分「境外移入」或「本土個案」來觀察,更能反映一地的病毒量多寡,不過大部分國家公布的數據都是兩者之和。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航空業寒冬

COVID-19疫情導致史無前例的全球大封鎖,航空業面對嚴峻挑戰。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ICAO)於5月26日發表的報告推估,受COVID-19影響,全球航空載客量相較去年將減少35%至65%,約減少18.78億至32.27億人次。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報告則指出,2020年底,全球航空業債務恐怕增加至5,500億美元,相較年初增加28%。近期,拉丁美洲第一、二大的南美航空哥倫比亞航空、澳洲第二大的維珍澳洲航空皆已聲請破產保護,泰國航空也傳出瀕臨破產消息。

台灣為了防疫,也祭出兩岸限縮航點、暫緩一般外籍乘客入境等措施。台灣2020年國際航線(含港澳)從1月高峰24,038架次,直接下滑到4月的4,717架次;兩岸航線也從1月的5,359架次跌到只剩1,194架次。

桃園國際機場更出現史上頭一遭的「一航廈零入境」,機場捷運入境旅客也出現「掛零」狀況。在需求量遽減下,各國航空公司紛紛傳出大量解僱或臨時裁員;台灣方面,華航超過千人放無薪假,長榮航空也端出「專案事假」方案。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經濟衰退

這場疫情牽動的封城、鎖國,也反映在經濟損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指出,這是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並預測2020年全球GDP將衰退3%,義大利衰退9.1%、美國衰退5.9%、日本衰退5.2%,而中國GDP增長可能僅1.2%。

台灣主計總處則在5月28日下修2020全年經濟成長率,從2.37%調降至1.67%。

經濟危機也重創股市,美國道瓊工業指數2月創下29,551點新高後,3月一度狂瀉至18,591點的低點,創下近3年最低,截至6月3日則回升到26,269點,相較2月高點下降11.1%;日經指數則相較1月20日24,083的高點下滑,目前已回升至6月3日的22,613點(下降6.1%)。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失業飆升

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5月最新數據指出,雖然各國開始逐步採取解封,還是有94%的勞工多少受到政府的封鎖措施影響,全球的總工時較2019年第4季減少了10.7%,相當於減少了3.05億個全職工作,而美洲、歐洲、中亞影響最大。

各國的失業率也多在攀升,台灣1到4月失業率,也從3.64%上升到4.03%,等於失業人數從43.6萬人增加到48.1萬人;根據勞動部數據,截至5月底已有高達2.6萬人被放無薪假,人數是去年同期的42倍之多,1,330家企業實施則是歷年最高;過去台灣無薪假人數最高紀錄發生在金融海嘯後的2009年2月,曾達到23.8萬人;過去家數最高則是2009年4月的903家。

美國更在短短4個月內,失業率飆升4倍,從3.6%上升到14.7%,白宮也預測失業率仍會持續增加。根據報導,美國失業率已達1929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高峰,4月就有約640萬人被迫完全離開勞動市場,各行各業都受挫,其中以觀光餐旅業影響最大,光是4月就減少了765萬個工作機會,醫護保健類職位也減少100萬個。賭弈產業為主的內華達州則是全美4月失業率最高的州,達28.2%。

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5月公布,4月請領失業給付人數達2,097,000人,較3月增加856,500人,增幅高達69%,創下史上最大單月增加規模,也是自1996年以來單月最高。4月是英國為防堵COVID-19而實施封城措施的首個完整月份。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疫苗競速

要扼阻高傳染率的COVID-19持續威脅,必須達到60%以上的群體免疫力。目前除了卡達約有1.5%人口確診外,即便疫情最嚴峻的國家,感染率都不到1%,要達到60%人口都有抗體而能群體免疫,只有靠發展出疫苗讓民眾接種。

根據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疫苗中心所收集的資料,截至6月2日,全球至少已有176支疫苗正在研發,並有14支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過去研發一支疫苗動輒就要花上10幾年的時間,如今在全球緊急危機狀況下,除科學家與時間賽跑,各國法令也配合快速通關,多種類型的疫苗平台同步展開;例如,目前次單位蛋白質疫苗至少有55支、重組病毒載體疫苗(可複製、不可複製)共33支、去活性疫苗6支,採用較新技術的RNA疫苗則有22支、DNA疫苗12支。

台灣則有國衛院、中研院進行研發,本土藥廠國光生技和高端生技,也陸續宣布進行動物試驗階段。(了解更多台灣疫苗進度,可延伸閱讀〈【全球疫苗競速關鍵】8種疫苗比一比,台灣競爭潛力在哪裡?〉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病毒無階級

不管是庶民百姓,還是名人政要,COVID-19「不分階級」,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世紀之疫的感染者。根據曝光的報導統計,全球即有超過450位名人政要及世界領袖染病、甚至不幸過世。

3月底,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宣布自己確診COVID-19,一度轉入加護病房,經過18天治療出院;英國衛生部長漢考克(Matt Hancock)也是確診個案。伊朗「官方」情況更嚴峻,包括副總統瑪蘇梅・艾布特卡(Masoumeh Ebtekar)、副部長哈利其(Iraj Harirchi)都遭感染,美國國務院也有數十名官員感染、1人病逝。

也有許多重量級的演藝界與藝文人士不幸病逝,包括日本喜劇演員志村健、4度拿下「東尼獎」的美國劇作家麥克納利(Terrence McNally)、旅美華人作家於梨華。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從ㄎㄧㄤ掉變癱掉:「毒害」年輕人的笑氣濫用

真的假的?空服員原先構想是空中護理師?


文字/陳潔、柯皓翔  設計/黃禹禛  監製/楊惠君
轉載自報導者《【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授權條款轉載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護理師職缺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醫師職缺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藥師職缺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醫藥行政

【COVID-19災情盤點】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COVID-19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