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2767
置頂

疫苗,行不行?流感 VS. COVID-19十大問題解析

疫苗,行不行?流感 VS. COVID-19十大問題解析-COVID-19

文字/柯皓翔、陳潔 設計/Ethan Kong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肆虐一年,全球超過8,000萬人感染,被認為將是「流感化」的疾病。由美國輝瑞藥廠(Pif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及莫德納生技公司(Moderna)開發的疫苗,都屬mRNA(messenger RNA,信使核糖核酸)新冠疫苗,以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上巿,英美已開始接種。疫苗被視為扼阻疫情的最佳武器。但是,回望流感疫苗已上巿70年,流感仍年年流行。

究竟,疫苗成功的關鍵在哪裡?無法克服的盲點又是什麼?疫苗為何能產製得愈來愈快?愈高價數的疫苗,就愈有效嗎?COVID-19疫苗才上巿,就傳出變異的病毒株開始擴散,疫苗能有保護力嗎?面對疫苗,打或不打,該考量什麼?

《報導者》採訪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員馬徹、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整理出目前傳染速度最快、流行範圍最大、對人類影響最嚴重兩大病毒──流感和COVID-19──疫苗的全解析。


Q1:疫苗為什麼能保護我們?

疫苗,行不行?流感 VS. COVID-19十大問題解析-COVID-19

【關鍵重點】疫苗可以讓人體獲得人造抗體,對病原體產生保護力

疫苗是一種製劑,可模仿病毒感染誘發免疫反應,讓人在未患病時,就打入細菌、病毒的整體或片段,以誘發「人造抗體」,下一次病原再入侵,體內細胞就有經驗辨識壞病毒,可用抗體中和掉;另外,疫苗還有機會誘發有效的殺手T細胞,殺死已受感染的細胞,避免病毒持續複製擴散。

現代疫苗發展的基礎可追溯到1885年,被譽為「微生物學之父」的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明了「狂犬病減毒疫苗」,之後的一個世紀是疫苗發展的黃金時期:1930年代,白喉、破傷風、結核病等疫苗已有所發展;1950年代,實驗室培養病毒的技術,催生小兒痲痹、麻疹、腮腺炎等疫苗問世;如今,隨著基因工程技術成熟,科學家不僅可以基於病毒的序列精準合成抗原,更發展出RNA疫苗(又稱mRNA疫苗;RNA指核糖核酸,mRNA(messenger RNA)指「信使核糖核酸」,會攜帶遺傳訊息,可轉譯出蛋白質。RNA疫苗原理即是將mRNA導入人體細胞後,由人體自行生成病毒的抗原蛋白質,以預先產生抗體)、DNA(把DNA質體(染色體外可自行複製的環狀分子)打到動物體內,在細胞內自行轉錄、轉譯出抗原蛋白質,純化容易、製備相對快速,不過風險則在於DNA有和人體基因結合的風險)疫苗等新技術

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具有容易變異、容易傳播的特性,是當今威脅最大的呼吸道傳染病之一。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疫情並非只發生在西班牙,也無確切證據指出病毒起源於西班牙。由於疫情爆發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許多國家新聞報導受限制,當時採取中立的西班牙王國較能自由報導,也產生該國疫情較嚴重的印象),全球有約三分之一人口、約5億人感染,隨後兩年間有約5千萬人死亡;1957年的「亞洲流感」、1968年的「香港流感」,也分別造成約200萬、100萬人死亡。如今,流感每年在全球約造成300萬至500萬例重症個案、29萬至65萬人死亡,疫苗被認為可有效預防減害、減少流感併發重症機率,保護小孩、老人等高風險族群;此外,1999年起,亦有抗流感藥物(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1996年首度合成化合物「奧斯他韋」(Oseltamivir),可作為神經胺酸酶抑制劑來對抗流感病毒,該專利隨後授權給羅氏藥廠(Roche),開發藥物產品「克流感」(Tamiflu),其於1999年獲美國FDA許可。1999年另一隻針對流感抗病毒藥物「瑞樂沙」(Relenza)也獲美國FDA許可,其成分是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扎那米韋」(Zanamivir),由澳洲Biota Holdings發明後,授權給葛蘭素史克(GSK)製造)上市,多一個對抗武器。

新興傳染病COVID-19,短短一年造成超過8,000萬人感染,死亡數超過176萬人,致死率約2.2%,是當今人類最大威脅。由於COVID-19尚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要扼阻疫情災害,疫苗研發更被寄予厚望。

Q2:疫苗怎麼製造?

疫苗,行不行?流感 VS. COVID-19十大問題解析-COVID-19

【關鍵重點】雞蛋是製作流感疫苗的重要材料;對抗COVID-19,世界第一支mRNA疫苗誕生

1933年,西班牙流感發生的15年後,英國科學家威爾遜.史密斯(Wilson Smith)等人從患者身上首度分離出會感染人類的A型流感病毒(H1N1);1935年,澳洲病毒學家麥克.伯內特(Frank Macfarlane Burnet)進一步發現,流感病毒可在雞胚胎蛋中大量繁殖,帶來製造疫苗的曙光。

1940年時,美國科學家小托馬斯.法蘭西斯(Thomas Francis Jr.)和約納斯.沙克(Jonas Salk)和軍方合研發出第一支單價(包含多少種血清型的病毒株。單價即代表包含一種血清型病毒株,二價即代表兩種病毒株)、針對A型流感的去活化疫苗,即採用雞胚胎蛋作為宿主,大量複製病毒,將病毒去活化、純化出抗原而成。以雞胚胎蛋產製疫苗,至今日仍廣泛使用。

不過流感病毒型別很多、又是容易變異的RNA病毒,每年流行的病毒都略有差異,進而影響疫苗保護力;此外,疫苗涵蓋的病毒型別也有限,若感染的病毒不在疫苗涵蓋的範圍內,打了疫苗也沒有保護效果。WHO每年會透過全球流感監測網絡資料(即WHO Glob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Network, GISN,於1952年建立。2011年更名為「全球流感監測和反應系統」(Glob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System, GISRS)。該平台共享全球流感病毒資訊,藉此監測、防範、應對流感病毒或其他呼吸道病原體的流行。截至2020年11月23日,該平台合作網絡跨越全球超越100個國家、共147個流感中心、6個WHO合作中心、4個核心常規實驗室),預測當年度流行的株別,作為疫苗配置的成分建議。以北半球為例,WHO在每年2月會完成選株,接著全球廠商便會依據該建議產製,讓各國約在10月左右開始施打,因應冬天流感季的到來。

隨著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工程、材料工程發展,COVID-19疫苗製造和生產,甚至不需要如流感大量培養病毒,只要取得病毒DNA或蛋白質片段,即可以做出疫苗,如次單位/合成胜肽疫苗、重組病毒/類病毒,以及已率先上巿由輝瑞藥廠(Pfizer)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的疫苗,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與麻州生技廠合作的莫德納(Moderna)疫苗,則為一種全新的mRNA疫苗。

mRNA疫苗是核酸疫苗,是將mRNA(mRNA(messenger RNA)指「信使核糖核酸」,會攜帶遺傳訊息,可轉譯出蛋白質)打進人體細胞膜,直接在人體中轉譯出蛋白質,因此只要知道基因序列就能製作,製備速度較其他疫苗快。

但要打多少mRNA才能產生足夠蛋白、進而出現免疫反應,這方面需要純熟技術;另一考驗是,mRNA疫苗過去從未使用在人體上,因此沒有相關的驗證與研究,疫苗施打後人體的免疫力、抗體多少都有待觀察。此外,RNA容易被酵素破壞,保存不易,輝瑞與莫德納分別需要在零下70度、零下20度的環境下保存,未來若要全球施打,也考驗各國的冷鏈設備,是否可以存放疫苗。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