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214
置頂

跟KPI說掰掰!大受國際企業所愛的OKR,到底有什麼神奇力量

施密特和強納森•羅森柏格(Jonathan Rosenberg)在共同著作《Google 模式》(How Google Works)中指出,OKR成為「將Google 創始人的『想很大精神』制度化的簡單工具。」早年在Google,每一季,賴瑞•佩吉都會撥出兩天時間,仔細檢視每一名軟體工程師的OKR。(有時,我也會參與其中。賴瑞的分析能力使我非常難忘,他有過人的能力,可以找出眾多活動細節中的一致性。)公司規模擴大之後,賴瑞仍然會在每一季剛開始,針對領導團隊的目標,展開馬拉松式的辯論。

我在那張乒乓球桌做簡報,已經是將近 20 年前的事,但 OKR 依然是 Google 日常運作的一部分。隨著公司成長、漸趨複雜,Google 領導人大可改用較為官僚的管理方法,或是屏棄 OKR、追逐最新的管理潮流。但是,他們選擇延用OKR,還運作得很好,支持Google 一再創出驚人佳績,例如用戶人數皆超過10 億的七大產品:搜尋、Chrome、Android、地圖、YouTube、Google Play 和Gmail。2008 年,一項影響力擴及全公司的 OKR,拉起黃色警報,動員所有人處理「延遲」的問題,也就是從雲端取得資訊的時間延遲,也是 Google 最深惡痛絕的麻煩。此外, 由下而上的 OKR,能緊密配合「20%自由時間」(20% Time),使基層工程師得以投入一些有潛力的私人項目(Side Project)。

許多公司的政策裡,都有一條「七人規則」,限制任何一名主管,不能帶超過七名直屬部屬。不過,有時 Google 會反其道而行,規定直屬部屬至少要有七人。(強納森•羅森柏格掌管Google 產品團隊時,部屬曾多達20 人。部屬愈多,組織架構愈扁平,因此可以減少由上而下的監管,前線享有更大的自主空間,得以孕育創新突破的沃土。這些好事能夠成真,全都有賴 OKR。

2018 年10 月將是Google 執行長第75 季,領導整家公司評估最高層級的OKR 進度。隨後在11 月和12 月,每一支團隊、每一項產品領域,將研擬來年的計畫,然後從中提煉出各自的OKR。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告訴我,次年1 月,「我們會向全公司宣佈,『這是我們的高層策略,而這是我們為今年擬定的OKR。』」(根據公司傳統,執行團隊也將評價前年度的OKR,並且直率剖析失敗的項目。)

接下來數週至數月間,成千上萬名Google 員工,將擬訂、討論、修改、評價團隊和個人的OKR。一如往常,他們可以自由瀏覽公司的內部網路,了解其他團隊如何衡量工作成就。還能夠追查自己的工作,如何與主管、部屬和其他同事的工作有所連結,以及如何配合Google 的大計。

不到 20 年前,賴瑞對 Google 潛力的預估令人震驚,時至今日卻顯得保守。本書付梓之際,Google 母公司Alphabet的市值已經超過7,000 億美元,為全球第二高。2017 年,Google 連續第六年高居《財星》雜誌(Fortune)「最佳雇主」排行榜第一名。17 如此傑出成就根基在於,強大穩定的領導力、豐富的技術資源,以及以價值觀為依歸,重視透明度、團隊合作和不斷創新的企業文化。同時,OKR 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我無法想像,Google 總部沒有 OKR 要如何運作,賴瑞和賽吉想必跟我一樣。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