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計畫不是算命,比誰準!一窺年度計畫該注意的 「2個不是」和「2個必須」
動腦時間:年度計畫不是算命,比誰準;年度計畫不是目標的分解,行動和目標之間必須有邏輯上的緊密關聯,必須接受公司資源有限的現實。
▲一窺年度計畫該注意的 「2個不是」和「2個必須」!圖片來源:freepik,CC Licensed。
文/林宜璟
計畫無用論:企業界最大的冤案
曾經在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工作過的人,對以下的畫面應該都很熟悉:
首先是有人花了很多時間起草、討論、修改,產出近百張ppt 的年度計畫。然後一堆人關在會議室裡(有時如果公司賺錢,或是大老闆心情特別好,還會選在風光明媚的度假勝地開會,想說讓大家放輕鬆,順便搞賞一年的辛勞。結果當然是並沒有)。最後花兩天時間彼此批判鬥爭,為了計畫裡的數字細節爭得面紅耳赤。好不容易,計畫終於定案了。然後呢? 然後那一年就再沒有人管那份計畫了。
因為有太多這樣不美麗的回憶,所以很多人早已經練出把年度計畫當成娛樂老闆的作文比賽,「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的淡定態度。
但是年度計畫的宿命真的就只能這樣嗎?以我多年協助企業進行年度策略規畫的經驗,我認為「計畫無用論」是企業界最大的冤案。因為只要建立以下正確觀念,計畫的確可以成為提升經營績效的有效工具。
這些原則我整理成為「兩個不是」和「兩個必須」。
兩個「不是」
第一個「不是」:年度計畫不是算命,比誰準年度計畫最常被批評的就是年初的預測,到年底來看根本不準,是個笑話。但其實年度計畫的重點根本不在預測得準不準,反而就是因為企業經營環境變化越來越快,而且很難猜得準,所以企業需要有效的機制,讓團隊成員之間:
- 充份共享資訊
- 了解彼此想法
- 盤點所有資源
有了這樣的準備,在環境產生改變的時候團隊就能夠有效因應。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曾經說過「plans are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說的就是這樣的觀念(在前篇〈規畫的三個美好副作用〉中已有更詳細的探討)。艾森豪承認寫出來的那些計畫書之類的文件(plans),基本上沒什麼用(nothing);規畫(planning)過程中團隊進行的前瞻性思考以及開放的溝通,才是真正的重點(everything)。
所以如果做年度計畫的時候,老闆只是寄表格給部屬,部屬寫完之後交回給老闆,彼此之間沒有討論溝通,甚至辯論(對!有時候辯論很重要。當老闆的你,接受部屬和你辯論嗎?),那麼這些最後產出的文件,真的就是nothing。
第二個「不是」:年度計畫不是目標的分解
我看過一家公司臺灣區業務部的年度計畫是這樣:
天啊!我的眼睛看到了什麼?以上這個例子就是標準的目標分解,也是標準的垃圾計畫。
計畫是為了達到目標,但是目標一旦確定之後,最不需要被管理的就是目標。因為目標是果,行為是因。管理的重點是掌握這些因(行為),然後產生果(績效),而不是把大目標轉成中目標,中目標再轉成小目標,這種無間道式的輪迴。
所以確定目標之後,要往下分解的必須是某些關鍵行為。這些行為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類:
- 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 必須掌握的關鍵資源
- 必須發展的關鍵能力
只有當計畫分解到行為層次的時候,這個計畫才有意義,也才可管理。
兩個「必須」
第一個「必須」: 行動和目標之間必須有邏輯上的緊密關聯
有位同仁今年目標是「業績做到1000 萬」,而行動項目之一是「多益考到800 分」。那我們就要問,多益考800分當然不錯啊!問題是這樣的成績和業績有什麼關係?
如果這位同仁的工作完全不需要用到英文,那麼學好英文這件事就是屬於自我成長的領域,絕對是好事,卻也絕對和績效無關。多益考到990滿分,業績可能一樣爛。
再比方說,如果目標是「產品不良率降到0.5%以下」,而行動項目是「全員取得某種技術證照」。那要問的就是,之前的不良產品,有多少比率是因為人員操作失誤造成的?如果之前的產品不良原因大部份是機械老舊造成,那麼人員訓練得再好,也於事無補。
所以計畫不是作文比賽,而是建立在事實的理性溝通及分析。
第二個「必須」:必須接受公司資源有限的現實
經理人的天職是「限制條件下求最佳解」。如果你的公司資源無窮,要什麼有什麼,那其實你也沒什麼價值了。反正凡事開外掛,過不了關就課金買裝備,那算什麼高手?
我也看過另一種垃圾計畫,長篇大論,但中心思想就只有一個:我的部份都很好,問題之所以還沒解決,是因為公司不給資源。
舉例來說,客服單位要達到零客訴的目標,其實也不難。只要把握一個原則就好:不管客戶要什麼,我們都給。這種孝感動天的服務,客戶當然滿意,但公司很快也會倒閉。所以在公司資源有限的條件之下,思考如何透過創意和努力仍能完成目標,這才是有價值的計畫。而要做到這點,就又和第一個「不是」所提到的,透過「planning」的過程,團隊共享資訊、增進了解、盤點資源這三點息息相關。
以上這兩個「不是」和「必須」的觀念都搞清楚了,那計畫就很有機會成為企業提昇績效的好工具。但是當然這只是開始,還有很多步驟以及「眉眉角角」要到位,才能真正發揮年度計畫的威力。
覺得意猶未盡,想看更多內容嗎》〉傳送門就在這!
本文內容出自《等人提拔,不如自己拿梯子往上爬:該懂卻沒人教,在企業裡成功向上的三眉角》,由 蔚藍文化 授權轉載。
更多好文請看:
【HR年度最大煩惱之一】年度訓練計畫怎麼寫?教你幾個「少做白工」的小關鍵
升你官,對老闆有什麼好處?一窺年末考核時,主管是如何決定升遷的
當你面臨主管的反覆無常時,是「主帥無能」還是「聽到遠方的鼓聲」?
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