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607
置頂

誰說只能在教室?善用科技讓課堂無所不在

            誰說只能在教室?善用科技讓課堂無所不在-HR


歲末年終,和績效考核一樣的管理活動-年度訓練績效檢討與課程規畫,也將告一個段落,「還有沒有哪一個老師講得比較好?」、「可不可以明年度課程刪減一些?」還有「是不是等政府補助案規劃出來,再做規劃…」這些是我們在執行訓練規畫的時候,常常被說出來的一些話。最近的輔導個案同樣被問及,「顧問這樣的課程你會不會教?」「有沒有可以推薦的講師?」我的回答都是:為什麼要上課?上課有效嗎?身為人資工作者,我自己提出這樣的質疑,當然,提出質疑的不會只有我。


被動培訓趕不上快速的環境態勢

企業為了強化人員的能力,企業大學是最普遍的做法,不論是奇異的克勞頓學院、麥當勞的漢堡大學,在台灣也有X力大學等,無非都是企業為了蓄積內部競爭力所投資的訓練架構和模式。為了讓企業大學可以成功,不僅在組織內提升其地位,同時透過預算計畫,讓學員在定時、定點和特定的內容上,被動的學習。


曾經在某企業大學的高階主管培訓內,做觀察及回饋。集團最高主管開場、各關係企業高階主管全員到齊、講師的學經歷更是嚇人,理論上這應該是場成功的課程,但因定時、定點的模式,課程成為單一方面的講授,儘管集團高階主管督軍,但是,學員恍惚的成分居多,想發揮競爭力提升的作用,微乎其微。綜觀企業的訓練模式,不論是否以企業大學架構執行,特別在互聯時代,有些缺點被更加突顯。

 

  1. 關注教學力,而非學習力:訓練的主軸應該是學習,但往往為了提升學習效果,在講師的表達能力和教案上,著墨相當多,內部講師的訓練就是具體思維的呈現。但訓練的本質重中之重更應該是內容,特別在這個快速變動的年代裡,別讓內容成為骨董。
     

  2. 定時、定點和一致性,限制學習的高度自主性和效益性:定時定點可能限制學習時間的彈性,沒有考慮員工學習的特性,例如視覺、聽覺型等,一昧以一致方式施行,破壞學習力提升的本意。


翻轉教學,重建學習體系

新時代不僅是快速變動時代,也是高度經濟時代,因此在學習內容上,必須有下列特色,包括頻率變高、形式多變及個性化且緊跟潮流,而且考慮行動裝置的高度普及化,碎片化的系統化都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點。因此為了提升企業的訓練效益,可以在流程、科技應用及生態系統上做出改變,重新建構企業的訓練體系。
 

  1. 引導替代講授:不論是教練或是導師,都補足課堂講授的互動性不足缺點。若在學員和導師的配對上,改以匹配替代分配,讓雙方的交流學習可以更順暢些,企業應該就不會再以成本的思維,拒絕這樣的學習方式。
     

  2. 科技加強現場感:不論是VR、AR或MR的發明,對於訓練和真實體驗做了有效的連結。過往都強化在眼鏡的應用,但隨著智慧手機的效能強化,讓技能學習能夠即學、即用甚至即評的學習反饋,都將真正體現了以「學」為中心,而非以「教」為中心,讓訓練提升員工能力的本質。
     

  3. 碎片不再是零散:傳統訓練體系強化知識的系統架構性,但隨著知識的海量、即時和多元,時間被切割,需求被強化,因此碎片式的學習成為必然。但偏偏碎片式的學習,雖然滿足時間空間的需求,不再拘泥於固定時間和地點,卻有零散的大弊病。因此如何在碎片的學習方式下,有著知識架構的效益,成為企業訓練最大的挑戰。最近參考某個學習平台的課程規劃和招生,以社群行銷為主軸,每個課程15分鐘,30個課程,在PO出訊息不到一個月時間,近4,000人報名繳費,沒有傳統e-learning的古板,沒有時間的限制,卻一樣有著清楚的訓練主題和架構。這樣的學習平台和模式,在中國更為火紅,如「十點課堂」動輒2~3千萬的學員,這樣的激發主動學習的模式,是企業大學的內訓機制,絕對值得參考學習。

     

課堂無所不在,內容成為主流

科技的發展不可逆,生活模式不可逆,為了維持企業的競爭力,翻轉訓練模式成為必然。讓內容交付不再侷限於課堂,而是在行動裝置存在的任何一個地方;讓訓練不再侷限於教,而是教、學、引導共同架構;讓訓練不再有距離,而是在科技的輔助下,擴增臨場感,這樣一來,企業大學,就有了存在的價值。



 

文/ 廖健智




誰說只能在教室?善用科技讓課堂無所不在-HR

誰說只能在教室?善用科技讓課堂無所不在-HR如何發揮教育訓練應有的績效

誰說只能在教室?善用科技讓課堂無所不在-HR蓄積人力資本 幸福企業必修課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