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員工喜歡追隨「心態謙遜」又「開放」的領導者?
領導上的成功
你想追隨怎樣的人?是開放心態、承認自己有可能錯誤、不斷努力尋找最佳想法、願意改變觀點的領導者;還是封閉心態、認為自己永遠不會有錯、千方百計證明自己才是對的、完全不願意傾聽別人想法的領導者?答案顯而易見,我們都喜歡心態謙遜又開放的領導者。換句話說,如果想讓大家願意追隨你,你得先成為這樣的人。
為什麼我們喜歡追隨心態謙遜又開放的領導者? 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分簡單,卻經常被領導者所忽視,答案是:因為我們想追隨那些重視我們的人。當我們的心聲與貢獻受到他人的重視,我們就會感到自己受人重視。
我到蓋洛普任職前就明白這個道理,但蓋洛普讓我獲得實證的機會。蓋洛普運用十二個敘述,為各組織評估員工的投入程度。每則敘述都是以五點量表進行評估,依使用者對敘述的認同程度,分為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等五個選項。他們的研究發現,這十二個敘述是反映職場投入度的重要因素,包括:「我明白工作上應達到的期望」、「我過去七天曾受到讚賞」、「我在職場上有好友」等等。
雖然每個因素都很重要,但我很好奇哪一個因素的影響力最大。蓋洛普當然不會公開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在分析九家企業、近六萬名員工後,發現非常同意「我的意見在職場上受重視」的員工之中,竟有九五%的人投入工作程度高,這個數字比NBA的灌籃成功率(二〇一七年至二〇一八年的球季為八九.四%)還高。換言之,員工若認為自己的意見在職場上受重視,就會更加積極、專注、全心投入工作之中。
要讓員工強烈認同他們的意見受到重視,往往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在第九章提過,多數人都自認為開放心態(實際上卻未必如此),尤其是領導者。當你問任何一位領導階層他是否覺得自己具有開放心態,得到的答案必定為「是」。但蓋洛普的統計發現,全美國大約只有三〇%的員工全心投入工作之中,這可能意味著絕大多數員工不認為自己的意見在職場上受到重視。由此可見,多數主管的心態並非自以為的那麼開放。
這或許其來有自。布萊德貝利和葛麗薇絲在著作《EQ致勝》中提到,組織裡EQ最高的族群是中階主管。隨著位階提升,EQ會急劇下降。領導階層的EQ往往是全組織最低。
在我自身對心態的研究中則探討,為何許多領導者自認開放心態,但追隨者卻不覺得自己的意見受重視。如果你是主管、總監、經理、教師或父母,我的研究結果可能令你大開眼界:主管僅在少數場合中短暫展現封閉心態,就足以令員工視其為封閉心態者。
《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有篇文章談到,正向敘述需要重複十次才能為人所接受,但負向敘述或批評只需三秒就能留下深刻的烙印。即使時間如此短暫,封閉心態也足以讓人對你感到厭惡,覺得你很難相處。
主管因時程壓力而拒絕聆聽建言,就會降低大家往後的發言意願。老師未經驗證就當著全班的面駁斥學生的質疑,學生以後可能就不太敢發表意見。父母若常以「因為我是你媽/你爸」來駁斥孩子的請求,孩子以後就不太想和父母討論遭遇的困難及心事。
心態必須開放,才能成為大家願意追隨的領導者,對他人發揮有效且正向的影響,建立起能引出大家最好那一面的環境。
擁抱開放心態,活出更成功的人生
擁抱開放心態,你將在人生、工作及領導上變得更為成功。承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還有很多,就能讓你以開放態度面對新的想法,在人生各方面做出更好的決定。你將能夠建立一個令人感到安全的環境,使成員得以充分發揮潛能,並與其他團隊成員有效合作。當你了解再微小的封閉心態都可能讓追隨者留下負面印象,就會努力創造一個讓追隨者敢於表達意見、覺得自己的意見受重視的環境。相反的,如果你不願意接受他人的新想法與新觀點、不願意接受不同的意見,你將永遠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覺得意猶未盡,想看更多內容嗎》〉傳送門就在這!
本文內容出自《成功心態:改變心態,造就不一樣的人生》,由 天下文化 授權轉載。
更多好文請看:
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