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560
置頂

雇主品牌做好做滿還是找不到人?其實問題是出在招募流程!

篩選履歷:篩選出成功率高的履歷

「驗證」就如同篩選一樣,要找出有品質和容易成交的線索。有品質,指的是符合職缺條件的求職者,容易成交,指的是雙方同樣對公司或職缺感興趣的人。

然而,大多數人資是依照主管給予的條件去篩選求職者。通常要完全符合主管條件的求職者非常少,那麼願意接受邀約來談的人又更少了,難怪主管一直喊找不到人。除非是單一特殊專長人選,說實話主管也不知道怎麼表達缺什麼樣的人。
反過來操作,可以去歸納主管過往錄取的人選有沒有集中趨勢?或許錄取的都是滿足第一項跟第三項的求職者,例如都是某間大學、具有某項專長。利用數據分析的方式得知這些對象的特質。

評估這份履歷是否容易成交也很重要。我們必須要從求職者的行為去評估求職者對於職缺或公司的感興趣程度。例如相同都是EE背景的求職者,一位是校招時靠攤、另一位則是參加了說明會活動、又主動投遞履歷,那後者的成功招募機率一定更高。
如果可以用量化與權重方式評估,校招靠攤得1分、參加說明會得2分、主動投遞履歷得5分,那麼就可以更快看的出來所有履歷之間的急迫性。評分的方式可以依照過往的經驗去設定每個管道的分數與權重。

不是說要放掉其他求職者,而是要怎麼在有限的資源下先找出成功率高的求職者。依據我的經驗,很多錄取率高的求職者就在人資的等候篩選履歷的階段中被其他公司錄取了。

隨著人資招募的渠道多元且線上化,如果HR也開發出如同Martech 的方式,紀錄求職者的線上行為,例如曾瀏覽過公司網站、點擊過公司廣告、停留職缺的時間等,那更可以辨別哪些才是優先重要的求職者。

當雇主品牌做出成效後,或許一場活動就收到上百份履歷。一定要建立出篩選履歷的模型,挑成功率高的履歷優先處理、集中打擊。
如果上述都做到了,接下來我們就不該在邀約中失利。

邀約面試:分配合適人資強化招聘成功率

以一般公司來說,篩選完履歷後便讓負責招募的同仁去打電話邀約,負責邀約的人資不是臨時人力,就是相當資淺的人資。
更有規模的公司則會進一步區分,每個招募的同仁都負責不同的部門或專業。
如果我們透過業務「分配」的角度去思考,試問你會把重要、成功率高的客戶讓資淺或是業務工讀生去處理幾百萬的單子嗎?當然不會,後續開發一定是越資深的業務接手重要性越高的客戶。而資淺的同仁只會被內勤分配到適合練功的客戶或是由資深的業務手把手帶著。

為什麼要分配?為什麼不要簡單的集中在1-2個call-out的人力就好?簡單講,依照目前市場的熱度,今天求職者絕對不會只有接到一家公司的電話邀約、一家公司寄出的信件。
要怎麼吸引求職者願意參加面試?營造差異化的面試體驗是重點,如同我在前文所提到要提升邀約技巧以及避開邀約誤區:「提高面試邀約成功率絕對不是靠話術,而是倚賴你能夠判斷求職者的需求」

因此我一直強調,招募不是簡單的工作,必須要持續進行專業訓練。例如對於軟體、製程、開發、經營管理等招募職缺做分類,或是暑期實習、產學實習、研發替代役、工讀等招募方案做分類,這些職缺所需要的專業術語、專業服務一定不同。
由訓練合適的人資服務,一來可以提供較為清楚的工作內容,二來對於該職缺未來的發展有能夠提出見解,解決求職者痛點。

對應上面的評分方式,分數越高的求職者應由負責的資深同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觸聯繋,分數中間的求職者可以按照各個專業的同仁接觸聯繫,而分數低的求職者可由資淺的同仁接觸聯繫,並從中學習成功經驗。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