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052
置頂

武漢肺炎防堵、減害換檔關鍵──我們怎麼及早攔截重症高危險群?

武漢肺炎防堵、減害換檔關鍵──我們怎麼及早攔截重症高危險群?-ACE2
▲當疫情升溫,勢必得選擇重點減害讓輕、重症分流。新北市防疫專責大隊於2月初即已進行防疫演習。(攝影/蘇威銘)

文字/陳潔  攝影/蘇威銘、楊子磊、王容慧  設計/吳政達

既具有 SARS 全體人類沒有抗體的威脅感、又具有流感高度傳播效率,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或新冠肺炎)帶給世界最大的難題是:沒有一個標準的防疫策略指引,特別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喪失公信之下,各國防疫各自為政。如日本幾乎採取放掉輕症的「流感派」。而台灣與美國,則堅持選擇高規格防疫的「SARS派」。

當疫情趨勢開始由境外移入轉向社區感染,勢必要面臨全面防堵與重點減害的防疫換檔決策,其中,如何精確控管「重症」高危險群風險,關乎下一階段防疫成敗。


2 月 20 日傍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宣布,由中央研究院、台大團隊合作,運用血清抗體檢測技術,發現一名浙江台商血清抗體呈「弱陽性」,藉此推定16日確診且死亡的白牌車司機感染源。   

這宗「案19」白牌車司機,是台灣目前唯一死亡個案,也是台灣出現社區感染疑慮的開端;更是台灣防疫政策討論的分歧點。疫情指揮中心花了 5 天,進行 257 人疫調,同時運用中研院和台大研發中的試劑,以非標準病例判定工具的抗體檢測「確認」感染源頭為浙江台商,由於檢測方式不在病例判定工具內,以至於台商無法被認定為確認病例,但可排除「案19」社區感染。   

然而,之後短短 4 天,接連爆發了 2 年未出國旅遊的「案24」、「案25」祖孫,以及「案27」、「案28」的父子,查無明確接觸史。台灣疫情進入社區感染階段,仍無可避免。


防堵、減害何時換檔?

前疾病管制局(現為疾管署)局長施文儀日前以防疫退休老兵身分,忍不住在個人 Facebook 發出「SOS」文,為 CDC(疾管署)老同事、老戰友憂心,認為此刻還在「刻花」,做學術層級的精緻疫調,只為台灣爭一個「無社區傳播」的面子,不切實際,建議「面對這難以避免社區傳播的疫情及減災整備規劃的重大挑戰⋯⋯今起從防止或延緩社區傳播的指導原則,轉為社區傳播時全國各界如何因應與整備。」

防疫老兵的憂慮其來有自。曾參與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一役的人對於當年高喊「零社區、零死亡及零輸出」的「三零紀錄」,反倒失守了院內感染,隨即引爆和平醫院封院事件,心有餘悸。
 

全面防堵病毒的現況:檢驗能量吃緊、急診塞爆,人力都在苦撐

COVID-19 傳入台灣一個多月,政府防疫備受肯定。但高規格的檢疫,不斷擴大檢驗範圍,從國外回來且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者、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以及通報流感併發肺炎卻流感陰性的民眾,也一併篩檢;若揪出確診案例,包含他的家人、接觸者,常常一次得大量檢驗 2、300 人,已讓第一線的檢驗及急診出現巨大壓力。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說,最早只有疾管署的昆陽實驗室具備檢驗能力,所有的檢體都得一併送檢,後來在過年時擴增 8 家合約醫院也能檢驗,「現在為了因應不斷變大的檢驗量,又緊急增加到了 20 家醫院!」檢驗量從原先的一天 500 例,倍增到 2,000 例左右。

產能多了 4 倍,實際檢驗量卻也恰恰打平,沒有任何喘息空間。以長庚醫院為例,施信如說,一天最多可檢驗 150 到 200 例左右,但這成果需要 9 名醫檢師輪班上陣才能達成。陳時中也在記者會上表示,未來的檢驗量預期還會擴大,目前檢驗所已是「火力全開」,高強度工作模式無法長期進行,因此考慮再增加醫院或實驗室投入檢驗。

不只檢驗能量吃緊,第一線面對疑似感染者的急診醫護人員也正處在崩潰邊緣。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