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418
置頂

人才,未來一定要三顧!

                 人才,未來一定要三顧!-HR


根據最新的IMD國家競爭力報告,台灣2017年較去年排名維持不變,主要評核包括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及基礎建設4大項目,特別是因為經濟表現的改善,遮掩其他表現不佳的部分。若從企業營運角度來看強弱勢,企業效能和基礎建設的項目得分,的確突顯勞雇雙方在競爭力提升的努力和認知有差異。

 

競爭力優勢-企業反應快、彈性大

綜合國家統計資料和企業經理人的調查反饋,在企業效能部分排名在15-16名,表現較佳的部分包括:

  1. 企業重視客戶滿意度
  2. 反應快、彈性大
  3. 平均工時短
  4. 企業領導人有強烈社會責任感
     

也就是說,因為企業領導人對於市場的快速反應,讓國家整體的競爭力提升,這應該和我們代工的產業模式有關,但工時部分,調查數據可能和實際不太相同。依據勞動部提供的資料,勞工的年度總工時約2,140小時,姑且不論真實性,還是高於OECD國家的平均約400小時。

 

外流嚴重、不重視留才也很嚴重

在弱勢部分,人才外流最為嚴重,還有企業對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長期不重視,這和我們在企業效能的優勢,某個程度有高度關聯。企業在乎的效率、彈性不會憑空而來,創新發展的能力也是如此,這些都需要企業從人力資源發展的角度,做結構性的改變,如同國家一樣,沒了基礎建設,哪能期待人民循規蹈矩、哪能期待社會有高度凝聚力。

 

打掉重練,提升人力資本

和國家競爭力一樣,國家需要從基礎建設的強化出發,企業也應從結構性的調整來進行改變。
 

首先是打破蓋工廠的模式,以往在辦公、生產空間的規劃都是以產能最大、機器優先的角度思考,機器設備更新了,員工的作業空間一成不變,捨得花上億元的設備,對於人性化的桌椅就不是老闆們會認真考慮的。生產效率提升,除了機器,應該還有環境。
 

接下來就是工作時數的縮減,我們都知道買設備要買耐用的,而且需要定期保養,這幾年不論是歐美企業,甚至連日韓企業也都採取降低工時甚至彈性工時的做法,我們卻總在這部國家最低要求標準的基準法下爭論不休,真正有效率的企業是不中斷企業,不會一直壓榨人力,而是提供充足人力,可以獲得充分休息。
 

最後更為重要的就是職場職能提升計畫,依據統計,美國有將近600萬個職缺待補,一改過去職業訓練推手由工會和政府主導,目前的訓練改由雇主推動,最著名的為Mckinsey的Generation計畫,也就是必須承認可用人數的不足,協助員工提升職能,可以為企業的現在和未來所用,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應該不會低於機器設備的投資才對。


 

三顧-顧人、顧身心、顧未來

人才的競爭力就是企業競爭力,但人才不會憑空而來,從報告中警示人才的大量外流來看,必須從結構上進行改變。劉備的三顧茅廬,套用結構上的問題,顧人,也就是公司是否在乎人才,還是只把人當成機器,給予不同的工作空間。顧身心,公司能否遷就於他,不僅是工作時間彈性問題,也包括能否有意見表達的空間。最後一項就是顧未來,能夠足夠的技能提升訓練,不只給予員工更多元的空間發揮,也給企業打造無可替代競爭力的機會。

 

文/ 廖健智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