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4524
置頂

「能者多勞」還是「能者過勞」?讓人放心的屬下就那幾個,主管該怎麼辦?

「能者多勞」還是「能者過勞」?讓人放心的屬下就那幾個,主管該怎麼辦?-HR
▲「能者多勞」還是「能者過勞」?圖片來源:freepik,CC Licensed。

文/圭大的管理Know-How

最近有讀者提問關於「能者多勞」的困擾。

一類問題是員工視角:「主管總有本事讓能者從多勞,變成失能、過勞」,另一類則是主管視角:「主管難為,工作交給能力差得出包、交給能力好的安心,但長久下來卻壓垮優秀員工,真是兩難」。這讓我想起兩次印象最為深刻的「當事人」心聲:

  • 案主一:多勞的能者,受得責難愈多

主管希望我多做、多承擔時,就說「能者多勞」,叫我體諒能力差的同仁、要有大格局、大包容,同事要凹我的時候,也都說「能者多勞、還好有你」,但出了錯、做不來了,被修理的總是我。

就算做得好、擔得多,年終發考核獎金時,主管卻說他得考慮團隊和諧,大家儘量公平、均等分配,要我不要破壞了團結,也沒看到半個同事跳出來幫我爭取。太荒謬了,話都他們講就好了啊!

  • 案主二:無人可用的主管,只好用多勞「鍛鍊」能者

我剛接掌新部門,上頭給的指標很高,大家都在看,我有不能輸的壓力。但前任主管留下的人都很糟,沒幾個能用的,不把唯一能用的先用起來,還能怎麼辦?有能者,就是要多勞、多承擔。

我以前的上司曾教育我:給更多的挑戰與任務,是因為對你有期待、要幫助加速你的成長。所以,部屬應該要理解我的苦心,折騰是人才的唯一標準。最多年底我多給些補償就好了,先確保KPI達成比較重要。

那些年,「能者多勞」教會我們的事

案主一是個「覺醒者」,一開始還能吃苦耐勞的多做、多承擔,但只需要一、二年,就會看見整套「能者多勞」邏輯的邊界和矛盾之處,例如「棚頂做到流汗,被棚腳嫌到流涎;多做多錯、不做不錯;不同工但卻同酬」。

八、九年級的覺醒速度驚人的快,就在四、五、六年級生還在遙想當年、批判著「以前我們都很能吃苦;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現在年輕人都是些水蜜桃族、月光族,只要小確幸」的時候,年輕的「能者」早已默默離去,留下來的,也跟老油條同事學會了如何「技巧性擺爛」。

案主二是能者多勞的「踐行者」。年輕時,他的能力就特別突出,一直去承擔、貢獻更多事情,因而得到公司的正向回饋-破格晉升或加薪。升上主管後,他本能的拿著這套驗證過的「鋼鐵邏輯」,帶領團隊、要求部屬,「合理化」自己的管理行為。我們不能說他錯,因為這是他學到的職場鐵律。

Know-How弄好管理的訣竅:別把格言當成勒索部屬的武器

能者,真的必須多勞嗎?從自我管理、與管理他人的角度,我認為兩個要點:

1. 格言係用以「自省、自踐」而成聖,不是要讓你「自利」

能者多勞,是一句流傳已久的格言。我認為,良善的格言都應該是人們用以「自我省察、自我要求的一面鏡子,而不是對他人說三道四、情緒勒索的一條抽打鞭子」。

維基百科對「情緒勒索」的定義:「一種無法為自己負面情緒負責,並企圖以威脅或利誘,迫使他人順從的行為模式。」無論是同仁憂心或推諉自己無法完成的任務,或主管憂心任務失敗而將成敗以此格言,重壓於能者身上,都是一種情緒勒索、一種以「自利」為目的而「借刀(格言)殺人」的行為。

你在運用管理格言時,是用在自己身上,還是用來要求別人、讓別人承受你的管理痛苦、你的無助情緒並儼然一副正義者之姿態?

麥奎爾主演的蜘蛛人中有一幕,蜘蛛人的班叔告訴他:「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時的班叔並不知道彼得‧帕克就是蜘蛛人,班叔有的只是純粹的、非自利的、智慧經驗的分享。這類「能者多勞」格言,用來鼓勵可以,用來鞭斥他人行動滿足自利的需要,就是誤用、說三道四,那類「天道酬勤、所以你們要多加班多做、不要抱怨;吃果子拜樹頭,所以離職就是背叛不知感恩」等的格言應用,大抵如是。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