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45
置頂

如何定義關係與培養關係?淺談「成員制度」的5點思考

動腦時間:我們如何定義關係與培養關係;進入、投入與離開團隊和組織有何界線與情況?

如何定義關係與培養關係?淺談「成員制度」的5點思考-HR

▲我們如何定義關係與培養關係;進入、投入與離開團隊和組織有何界線與情況?圖片來源:freepik

文/亞倫‧迪格南;譯/林力敏

從「火人祭」檢視成員制度

每年在內華達州沙漠裡會舉辦為期九天的火人祭,如同社群、藝術、超越主義和酒神慶典的社會實驗。兩千個義工,七萬個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參與者,組成自給自足的小社群,依循十個原則:激進的包容、自力更生、自我表達、社群合作、公民責任、去商品化、即刻性、給予、參與,以及不留痕跡。光是置身那裡,光是踏進那空間,你就對這些價值做出承諾。如果你不只是單純的觀光客,而是真正投入其中,當個「火人」,就是部落裡的一員。

火人祭跟主流社會有著天壤之別,所以他們把這座瞬息之城以外都稱為「預設的世界」。「火人」則是禮物經濟,你倚賴陌生人的慷慨大方,他們也倚賴你的慷慨大方。食物和娛樂不用錢,卻很豐盛。大家過來組成「主題營區」─四處是從數人到數百人的次文化公有聚落。加入營區如加入團隊,你得承擔責任,為營區的願景做貢獻。在這裡,由眾人催生的經驗和娛樂簡直超乎想像。

大型裝置藝術、怪誕車輛和扮裝舞會展現社群的理想與價值觀。你也許找到自己,也許找到天神,也許遇到特斯拉老闆馬斯克(沒啥關聯)。參加這個倚賴周遭他人的無現金經濟總共要花多少錢呢?可以是二千美元以上。去年的門票甚至僅三十五分鐘就完售。這不是羅拉帕洛扎夏日音樂節(Lollapalooza),不是跟朋友晒幾小時太陽,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火人祭是成員制度良好發揮的經典例子。談到成員制度,不妨把公司想成由一層細胞膜所組成─組織裡有組織,細胞裡有細胞。每層細胞膜,或曰每個團隊界線,是由要求與協議所組成,成文與不成文的皆然。尊重,就加入;不尊重,就退出。最傳統的界線,亦即我們最常談的界線,是受僱狀態,但在這個以內和以外還有其他界線,存在於團隊、職務、部門、地點、社會團體、利益團體、股東、顧客和甚至粉絲之間,分別創造出共同區域和成員身分。

骨董組織把成員資格想成二元─或是法律狀態,或是授予狀態。但成員資格並非二元,不是所有成員都感到相同的忠誠、投入或參與。不,成員資格是社會狀態,是身分認同,是活的協議。

界線可以定義清楚,也可以刻意模糊。團隊裡的協議可以外顯,也可以不公開。實行起來可鬆可緊,重點是我們有目的。進化型組織愈來愈以非二元角度處理此事。火人祭模糊了參加人與主辦人的界線,模糊了顧客與義工的界線,從而營造出更豐富與投入的體驗。住房短租網 Airbnb 也是這樣,在自己的城市是屋主,在其他城市就成了住客。維基百科也是,無數開源專案與P2P平臺亦然。成員制度的未來也許就是這樣多元,有清楚定義,卻也界線模糊。

 

你也許還記得,在錯綜系統中,各單位的互動比其本身更重要。球星雲集的球隊不見得就能克敵制勝。人際關係界定了我們的集體潛能,而成員制度影響人際關係的好壞。從我們面試新人,到他們辭職離開,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影響到他們的成員體驗,從而影響到大家的合作網絡。

妥善進入公司的新人會湧起歸屬感,很想知道怎麼和公司裡的不同群體往來相處。反之,忽然被丟進公司的新人會感到不受歡迎、不知所措。他們有歸屬感嗎?他們安心嗎?他們該怎麼適應公司?在解決之前,他們的一部分注意力會放在這些問題上。招募、聘僱、加入、到職、進團隊、調任、解散和離開─這些皆屬成員範疇,對公司甚為重要。他們不是面目模糊,純屬隔壁棟人資部門的資產。尊重和支持他們是我們全體的責任。

思考挑戰

  • 進與出。

公司最終變得僵化與規避風險的原因是恐懼。職員擔心現在的角色沒做好會丟飯碗,而且確實如此:在許多案例裡,如果主管把你從這角色炒掉,你也會被這公司炒魷魚。你在團隊的成員資格,等於在公司的成員資格。然而只有當我們把公司當機器,把人員當螺絲,這才成立。

就此觀點來說,我們需要固定數量的角色,角色需要特定的技能。如果你不再是行銷副理,還賴著幹嘛?然而如果我們把公司當成活生生的系統,把職員當成多面向的成員,則能把團隊成員身分和公司成員身分脫鉤。成員能擔任一個或多個角色,能去找空缺的角色,甚至能自創角色。你可以靠建議流程甚至推選方式,確保人員勝任其角色。如果生意下滑,公司可能必須裁員;如果某些成員聲名狼藉,難以加入團隊或讓人信服,可能必須捲鋪蓋走路。然而多數成員受人需要,貢獻良多,公司可以任由他們揮灑。

  • 團隊作主。

戈爾公司創辦人戈爾(Bill Gore)自創「晶格組織」(lattice organization)概念,「晶格裡的每個人彼此直接互動,不需中介55」。在他看來,「所有成功公司都有晶格組織,在權力階層之下。」這意謂著戈爾公司的團隊需要考量晶格組織,而他們認為許多成功源自晶格組織帶來的創意與流動。

如果你同意公司裡所有人員該選擇自己的專案和同事,有趣的事情會發生,團隊變得有自主權,如同微型企業,必須製造自己的資源,要不就靠訂預算,要不就靠替服務「索費」。此外,團隊必須建立成員制度並視需要招人或裁人,必須建立自己的規定與行為模式,必須建立個人與全體的意見回饋機制,必須為更廣的生態系統好好表現並增加價值。這是自由與責任固有的緊繃關係,個人與團隊免於階層管控,卻並未免於限制與問責,如同圓環,受人人依靠。

 
  • 當心文化契合。

談到依文化契合度僱人,組織心理學家格蘭特(Adam Grant)有些違反直覺的建議56。在新創公司初期,若招募人員時很看重他們是否契合公司文化(甚至超過是否具技能或潛能),這種做法可以帶來成功,但之後容易適得其反,導致公司表現不佳。他在做研究時發現艾迪歐設計公司(IDEO)的做法,他們招人時不是尋求文化契合,而是尋求文化貢獻,捫心自問:我們公司的文化缺了什麼?然後尋找符合的人才。

起初我們也許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仁,以便群策群力攜手發揮,但不久後,需要轉為增加認知多元度和整體多元度,方能充分發揮潛能,公司逐漸變得有意思,提升文化錯綜度,甚至洞燭機先。事實上,最近麥肯錫的研究指出57,性別多元度和種族多元度排在前四分之一的企業容易表現較佳,分別比排在後四分之一的企業好一五%和三五%。

  • 儀式。

認可成員資格的方法之一是透過儀式。我們透過或大或小的儀式,標記生活的界線與重要改變。武術家在進出道場時鞠躬,外科醫師進開刀房前擦洗手和胳膊,成年禮見諸許多文化─這些都是恭敬標記某種轉換的儀式。研究顯示,儀式能降低焦慮、增加信心,甚至有助於進入特定身分(如士兵或消防員58)。

在體壇,小皇帝詹姆斯(LeBron James)以分別量身打造的獨特握手方式歡迎每個隊友上場,這需要滿多記性與協調,背後意思倒清楚,身為隊長的他在展現對每個隊友的認同,而且藉此表示籃球比賽開打了。我們公司有各式各樣的儀式,其中我很愛的是,我們如何歡送離職的團隊成員迎向職業生涯下一章。我們會找大家齊聚一堂,表達對那位同事的感謝,一週後那同事會收到一顆專屬的地球儀─象徵我們的感謝,而且提醒他們:但願無論他們前往天涯海角,都能讓世界變得更好。

  • 沒有手銬。

當你把世界看成零和遊戲,最終只能有一個贏家,你會傾向於消除競爭。其中一個方法是要求員工簽下競業條款,日後他們若離職,在一定期限內不得加入競爭對手的公司,也不得創業跟老東家打對臺。另一個消除競爭的方法是靠合約和分紅,有效賄賂高階主管留下來─直到合約到期或付不出分紅。這些動作反映對人性的誤解,勉強銬住人員無法換得絕佳表現,反而導致提不起勁,甚至心懷不滿。萬一你手邊沒有這些招可用呢?到那時候怎麼辦?我猜你會專心打造大家不想離開的工作環境。

我希望同仁每天選擇跟我共事。電商薩波斯公司(Zappos)跟我有志一同,有個很出名的政策:如果員工在剛進公司一週左右選擇離開,能領一千美元離職金。為什麼?因為他們希望只有一心想待的員工留下來。亞馬遜在二○○九年收購薩波斯公司59,很愛這項政策,決定讓出貨中心的人員每年可以選擇拿離職金離開,給長期員工的離職金為五千美元。博祖克照護公司創辦人布拉克的做法遠遠超乎競業條款,當競爭對手前來探察他們公司為何能做出好成績,他主動教對手怎麼移植他的做法。如今博祖克照護公司跟全荷蘭將近八成的照護機構有合作關係。為什麼?因為博祖克照護公司的目標不是增進客戶的健康福祉,而是增進整體健康福祉。

如何定義關係與培養關係?淺談「成員制度」的5點思考-HR

覺得意猶未盡,想看更多內容嗎》〉傳送門就在這!


本文內容出自《組織再進化:優化公司體制和員工效率的雙贏提案》,由 時報文化 授權轉載。


更多好文請看:

【HR請注意】別讓Team Building淪另類應酬!抓住1精髓達真正目的

企業如何與員工間產生「相互信任」?基本2點不可忽略


如何定義關係與培養關係?淺談「成員制度」的5點思考-HR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如何定義關係與培養關係?淺談「成員制度」的5點思考-HR 精選HR職缺

如何定義關係與培養關係?淺談「成員制度」的5點思考-HR人事/人力資源主管 如何定義關係與培養關係?淺談「成員制度」的5點思考-HR人事/人力資源專員 如何定義關係與培養關係?淺談「成員制度」的5點思考-HR人事助理

如何定義關係與培養關係?淺談「成員制度」的5點思考-HR

如何定義關係與培養關係?淺談「成員制度」的5點思考-HR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