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5495
置頂

下屬犯錯時,主管該不該罵?就算再生氣,主管也絕不能說這4句話

動腦時間:主管職和一般職員的最大不同,在於主管的工作並非「力求自我表現」,而是管理並領導團隊成員,帶領大家達成團隊目標。

在管理的過程中,有90%的主管苦於以下的問題:「部屬犯錯時,該罵?不罵?」

下屬犯錯時,主管該不該罵?就算再生氣,主管也絕不能說這4句話-HR
▲下屬犯錯時,主管該不該罵?圖片來源:freepik

文/嶋田有孝;譯/張婷婷

責備是希望部屬反省,不是否定

主管應該針對犯錯的狀況,選擇相應的責備方法。但是,僅止於針對「已犯下的失誤」、「應對不宜的行為」加以指導。

責備時加入個人情緒,是錯誤示範

責備時離題太遠,加上冗長的說教,會讓部屬搞不清楚主管的意思,進而產生誤解。因此,提醒、指摘和責備時,應針對部屬在公事方面沒做好的部分。

舉例來說,部屬在電話中應對不佳,結果惹怒客戶時,氣昏頭的主管可能會脫口而出:「連這點禮貌都不懂,簡直無藥可救。」這句有人身攻擊疑慮的氣話,可以改用以下的說法:

  1. 「這種說話方式,很容易招致誤會喔!」
  2. 「和別人說話時,要認真聽。」
  3. 「音量太小,客戶會聽不見你的聲音。」
  4. 「你剛才的舉例方式,客戶會覺得被冒犯了。」

簡明扼要地指出部屬哪裡做錯,除此之外不應添加私人的情緒和想法。責備內容過於冗長時,會使部屬感到厭煩:

  1. 「這種事情,講一次就夠了吧?」
  2. 「好囉嗦,到底想講幾次?」
  3. 「你的問候有點馬虎,要確實一點」
  4. 「連問候都不會,你到底學了什麼東西」

這兩種說法的接受程度截然不同,但是當主管在氣頭上時,總會忍不住帶入個人情緒,結果常聽到後者脫口而出。同一件事情經過反覆提醒後,部屬仍無法改善時,任誰都會感到火大。但是正因為你是主管,面對這種場面時更應該成熟一點,好好斟酌自己的遣詞用字。

部屬不會信任出言諷刺、表現出厭惡感的主管,責備部屬或後輩時,應時時提醒自己,責備的目的在於能否讓對方反省、成長,至於會傷人的話語,還是默默地吞回肚子裡吧!

當下責備效果佳,但三種情況例外

注意到部屬的錯誤行為與缺失時,沒有當場糾正,就難以獲得良好成效。若當下覺得問題不大,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打算等有時間再指導部屬就好了,然而這一拖延卻可能使小問題釀成大災禍、或是打壞互信關係。但是,當遇到下列三種狀況時,稍後再指導部屬,反而能夠獲得更佳的成效。

狀況1:兩位部屬起衝突時,不宜立刻介入

看見部屬之間起衝突時,主管往往會為了早點解決,立即介入兩人之間。我可以理解這種「身為主管必須做點什麼」的心情,但是,當爭執的當事人都是部屬時,由於兩人地位相當,因此身在上位的人反而應該先假裝沒注意到。

等到這場爭執將其他部屬捲入、對工作產生負面影響時,主管再出面仲裁也不遲。
若主管這時一味的說教,「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吵架,會影響到大家」、「你們兩邊都要自我反省」,不僅無法獲得效果,兩位起爭執的部屬還可能同仇敵愾地一起批評介入的主管。

較適當的做法,是引導當事人們思考,回想爭執的原因、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生氣的理由、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能夠迴避爭執、這次爭執造成了哪些負面影響等。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