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升官,卻做著比以往更多的雜事?身為「職場三明治」世代的你必備1能力
動腦時間:明明升官,卻做著比以往更多的雜事?
身為中階主管的你是否每天都被老闆嫌、部屬怨呢?一窺職場三明治世代的生存指南長什麼樣?
▲明明升官,卻做著比以往更多的雜事?圖片來源:freepik,CC Licensed。
文/郭艾珊
老闆嫌、部屬怨,職場三明治世代
第2次跳槽,我到了一家美商日用品公司,在總經理的辦公室中,她親切的問我到職3個月,心情如何?雖然明知道這是例行的入職會談,目的是和HR回報此人是否有跳船或輕生的念頭,回答時意思意思交代得過去就好,但因為總經理的眼神太過真摯(或者她真的也有心理醫師的執照),我不禁脫口吐實,將生意有夠爛、團隊很渙散、業務很不耐煩這三大惡兆托盤而出。
當然,告解之後,我亦記得將「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能力越強責任越重」等所有看過勵志片或英雄片的對白加入結尾,以示我還撐得下去的決心,但當時我還是有些後悔,這樣脫口而出,是不是太莽撞了?而且總經理約談我,肯定是想聽聽新人新氣象,有沒有一番殺敵出陣的決心,怎麼換成都在聽輸家吐苦水呢?她一定心裡很不開心,說不定下一秒就叫人資準備好我的離職面談。
我想總經理可能真的有心理醫師的執照,因為她不但全程靜靜聽完,還傾身交握著我的雙手,用晶瑩濕潤的眼神看著我說:「Elsa,恭喜妳,終於進入middle manager的世界了!Welcome to this world!」
夾心主管最需要人際能力
你也遇到了這樣的情境嗎?明明升官,卻做著比以往更多的雜事,等候更久來自上層的批准,反而什麼事情都無法自己決定和完成。壓力與要求來自各方,不僅要顧上也要顧下,老闆問你東西什麼時候能交出來,你還得去問部屬什麼時候可給。
以往交報告,就是臨近死線時,拚個一、兩天就行,現在這事可沒這麼簡單,部屬可能需要你指點、審核、批准,有時交上來的東西得先改錯字,跟一個抓漏師傅沒兩樣。你當然可以指著部屬罵:「是不是腦子進水?交這種東西,還搞這麼久!」但除了生意不好做,人也不好找,一旦下面的人被罵跑,事情得自己扛外,HR還會來約談有關人才流失的問題,怎麼想都不合算。
上層主管對你的態度就更妙了,她會越過你跟你的部屬超級合拍,有點像奶奶疼孫子,或是姨婆發紅包的景況,你這個夾在中間的小主管(媳婦),常常心急如焚,事情都做不完了,主管還拖著部屬在聊天,待會部門會議上一看數字兜不攏,奶奶可不會罵孫子,罵的一定是媳婦數學沒教好。
這,就是中間管理階層,言簡意賅來說,就是職場的中間三明治。也是一個組織裡,從基層中往上升第一次官的職階,在食物鏈中大約比浮游生物再高一級。被冠以「經理」的職稱,下轄數人,管理獨立品牌、領域或事業單位,但向上匯報一到兩層主管,才會到公司的主決策者。
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卡茲(Robert L. Katz)認為,一個管理者必須具備三種能力:技術能力、人際能力與概念能力(從基層員工到高層領導,大致上是越底層,技術能力要越強,越上層,概念能力要越高)。對管理者個人而言,因本身所處的階層高低和具備的能力不同,必須調整三項能力的比例組合。一般而言,中間管理階層最需要的是人際能力。
- 技術能力(technical skills):對於某項業務的了解和操作能力。管理者雖然不一定要對所轄的業務瞭若指掌,但也需要擁有某種程度以上的技術能力,才能與部屬溝通,並掌握狀況。
- 人際能力(human skills):能和組織內外的個人或團體,有效建立信任、合作關係的能力。由於管理者是在群體中工作,有人際能力才能順利完成領導部屬、激勵他人、協調溝通的任務。
- 概念能力(conceptual skills):抽象思考、分析判斷和組織計畫的能力。管理者需要具備宏觀的視野和策略性思維,以釐清問題、擬定目標、做出決策。
中間管理階層除了在組織角色上處於三明治的中間,在功能上也常需要多工處理(Multi-Tasking)的技能,一邊扛著上面交辦下來的任務,一邊要分配給部屬工作,還得權衡勞逸不均、適材適用等問題,整天膽戰心驚,的確很像走在鋼索上的人。也因為時時需要對人溝通,是最需要人際能力的時期。
我相信不是每個人生來就圓滑、外向、喜歡與人相處、總是知道該在何時說正確的話……我們印象中的「人際能力」,似乎常常與「社交技能」和「政治正確」畫上等號。但我認為,在中間管理層的時期,更需要的是「真誠務實」和「放下身段」兩大基本原則。
所謂「真誠務實」,是指不管在對上或對下,或是對其他部門的溝通當中,都能抱持「對事也對人,誠心說真話」的信念。對事也對人指的是在日常工作的思考與判斷中,都是以「解決問題,達到目標」為準則,但因為面對多重面向的工作關係,也必須考慮對每個人說話時,要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
聽起來很難,因為在這個角色當中,需要應付的面向很多,等同360度的溝通,如果要對每個人說不一樣的話,不僅自己記不得,更是很快就會在組織中失去誠信。因此我所謂的「對人」是指用誠心說真話、態度誠懇、述說事實,並時時刻刻尋求雙贏和互諒的局面。
所謂「放下身段」,則是盡量忘記自己是主管的身分,有空時多和部屬相處,了解每個人的生活情況、個性、喜好,這會使你在溝通及交辦事項時,因為資訊充足,不僅能找到對的人來執行任務,更能以適當的方式與標準來要求團隊中的每個人。
因為在帶領基層團隊時,公平與信任是部屬最看重的領導特質。你自己不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嗎?如果主管交付的是你最拿手的事項,又能以合理的期限與標準要求你,通常做出來的成績不僅游刃有餘,也時常能夠超越當初設定的目標,久而久之成為一個正向的循環。而這中間需要的可能不多,僅僅是主管多了解你,知道你的強項、弱項以及脾性而已。
夾心主管得貼近哪一邊?
所以後來,我便開始一種新的工作模式。那就是向上管理期待,向下無限放低身段。所謂「向上管理期待」,是指真誠務實,做不到的事情要懂得拒絕, 中間主管不能總是一口答應做不到的業績目標,久而久之,只會操壞整個團隊以及自己的免疫系統。若是老闆露出:「叫你來就是指揮團隊的,怎麼你樣樣都做不到!」的嫌棄表情,也得稍稍忍住,好言好語的跟老闆說明局限為何。
一般來說,若是連續三次都能達到自己所調整的目標,之後老闆就會相信你的判斷。在這個位子,能冷靜務實、精準判斷,比起領著一幫子年輕人不分晝夜的往前衝,卻次次流會,對公司來說當然更需要前者的管理技能。
而「向下無限放低身段」的無限,當然是指我個人的「心理尺度」而言。有一陣子我很想打入部屬的群體,除了常在臉書上和他們互動之外(他們應該很後悔加我臉書),也常試圖參與他們下班之後的活動。
當時公司的座位編排精妙,各團隊就坐在主管的前方,依據資歷深淺一排排往前坐,搞得我有點像補習班的監考老師一般。隔板很高,坐著的話看不見前頭在幹嘛,所以我常常要站起來才能跟他們面對面說話,看看大家都在做什麼(或是來公司了沒),若是坐著聽,有時候話語會被隔板阻擋,而變得朦朧不清。
有一天中午,休息時間快結束了,我的團隊們在前方聊著天,大概在討論待會下午茶該訂雞排或是珍珠奶茶,還是都要?一般而言,我平常不會參與這個討論,但是當時我的耳朵聽見了幾串關鍵字:「最近很賣座」、「電影院很近」、「下班一起去?」當下心想這太好了,能跟團隊一起欣賞一部佳片,出來還能交換心得、增進感情。當時我跟他們還沒能混熟,因此把這當成絕佳的機會,馬上從我的位子上站起並舉手:「我!我也要去!」
我迄今都還記得小朋友們尷尬但不失客氣的表情,主召人好像還說了: 「沒問題,太好了」之類的歡迎語。忘記過了多久才發現,他們原本討論要去看的片,是《3D玉蒲團》……。於是,開了一天會的我,趕著六點準時下班,打電話跟家裡告假,請老公接孩子,然後和團隊們戴著3D眼鏡,坐在戲院席位上看著立體的R級片畫面……那場面真是既荒謬又不忍卒睹。
我的「用力過猛」想必在團隊內引起一陣不短的悶笑,但在那之後,彷彿也打破了一些什麼,更能貼近他們,不管是討論公事或私事,都能感覺他們對我敞開心胸。就像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做到的「真誠」與「務實」,這群小朋友在工作的態度上也非常認真、負責,做不到不會虛晃一招,而答應下來的事一定在期限和標準內做到。
當然他們本身一定就擁有這樣優秀的特質,我所做的也只是讓他們知道,主管私下也只是一般人,也有好笑和軟弱的時刻,只是在工作上,因為職務要求必須管理他們,希望他們能夠信任我,就像我信任他們一樣。
在不少網路調查報告,或職場文章中,常會看見主管抱怨新世代年輕人的症頭,包含不耐操勞、欠缺策略性思考、心性不定、愛喝下午茶、團購……看的時候我都會想:這不就是年輕菜鳥時的我們嗎?誰在基層員工時期,不是這個樣子?也因為走過這樣的歷程,心理上更能貼近部屬,理解他們日復一日做著繁複、重覆、基礎的工作時,常常無意間會流露出的躁氣。
中間管理層的職責依然是承上啟下——承接上級交辦下來的任務,啟發部屬工作的潛力。但是在心境上,我認為應當還是要站在貼近部屬的這邊。這並不是說單方面的寵溺,或一股「有我罩別擔心」的憨勇,而是站在做人和做事的立場而言,部屬比起上級主管而言,更需要花費心力帶領和體恤;而考量到個人職涯利益,若能帶出好的團隊,並培養一到兩個幾年後能接任你位子的接班人,對你的升遷也大有幫助。畢竟中間主管再上去,就開始需要展現概念能力——宏觀的視野和策略性思維,以釐清問題、擬定目標、做出決策。而一個會做事更會帶人的主管,一定要具有這樣的潛力。
職升機位有限,快速預定指南
- 管理者必須具備的三種能力:技術能力、人際能力與概念能力。
- 中間管理階層時期,人際能力的展現重於技術和概念能力。
- 部屬最看重的領導特質:公平與信任。
- 中間主管應有的工作思維:向上管理期待,向下無限(內心尺度內)放低身段。
- 主管私下也只是一般人,也有好笑和軟弱的時刻。
覺得意猶未盡,想看更多內容嗎》〉傳送門就在這!
本文內容出自《做自己,還是坐職升機?:人人羨慕的工作金飯碗,永遠附贈難嚥的隔夜菜》,由 大是文化 授權轉載。
更多好文請看:
HR天天當夾心餅乾好累!別忘了千古不變的道理:老闆永遠是對的
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