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311
置頂

【宇恒週報】從職場新名詞「安靜辭職」談勞工不配合加班之雇主處置方式

【宇恒週報】從職場新名詞「安靜辭職」談勞工不配合加班之雇主處置方式-HR
▲【宇恒週報】從職場新名詞「安靜辭職」談勞工不配合加班之雇主處置方式(圖片來源:freepik,CC Licensed。)

文/沈以軒律師

在社會經濟高度競爭壓力與疫情遠距工作模糊工時界線之影響下,近期職場年輕世代興起一股「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風潮,其概念與對岸的「躺平主義」雷同。其積極意義在於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work life balance),不再任工作侵蝕生活;而消極之表徵則在於不熱衷進取表現以獲得升職加薪、只以完成本分工作為目標。雖稱不上「怠工」,卻也絕不加班。
這樣的工作觀,對於追求績效與利潤的企業經營者而言,恐不利組織長遠發展;然面對「絕不加班」的態度,雇主能否以較強硬的手段要求勞工配合呢?

一、雇主使勞工加班之程序要件?程序完備後效力強度如何?

查勞動基準法第第32條第1項即明文:「雇主有使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工作之必要者,雇主經工會同意,如事業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同意後,得將工作時間延長之。」,雇主使勞工加班前,「程序上」需經過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否則縱已依法核給加班費,仍因「程序」未符合法定程序而屬違法。
然而上開程序僅係使雇主取得公法上使勞工加班之權利,實際上並不影響勞工與雇主間之私法關係,即不足以作為雇主命令勞工加班之私法權利義務依據。換言之,雇主倘有使勞工加班之需要時,仍應取得勞工個別同意。

然而,勞資雙方倘已透過勞動契約針對勞工配合加班之義務進行概括約定,則勞工能否於事後拒絕加班?此部分倘回歸勞基法第42條之規範:「勞工因健康或其他正當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時間以外之工作者,雇主不得強制其工作。」,勞工似乎僅在具備「健康或其他正當理由」之前提下,方得拒絕雇主加班之請求,否則即應予配合加班。以此觀之,一旦約定加班義務,似乎勞工並不得無故拒絕雇主加班之要求?

二、勞工「無故」拒絕加班之司法見解

誠然,按法規文字解釋,勞工應不得無故拒絕雇主加班要求。然法律之解釋仍可能隨時代演進而有不同解釋;甚至同時期、不同法官也可能出現不同見解。
過往曾有法院判決認定勞工無故不配合加班之主觀態度,可認屬於勞動基準法第十一條第五款不能勝任工作之資遣判斷事由: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3年度勞簡上字第58號民事判決:

「又上訴人憂慮被上訴人拒絕加班情節,恐引起其他員工仿效而要資遣被上訴人,此之理由應認係被上訴人『能為而不為』『可以做而無意願做』之情形,屬勞動基準法第十一條第五款所定「勞工對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之情形。」

然亦有法院持完全相反之見解,即認勞工是否配合加班實與工作能力並無法產生直接相關,故不能以勞基法第11條第5款終止契約,如以下判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93年度勞簡上字第4號民事判決:

「本件係肇因於被上訴人拒絕加班,然拒絕加班顯與勞動基準法第十一條第五款所規定之勞工之工作能力無涉,故本件客觀上,被上訴人並無勞動基準法第十一條第五款所稱之事由存在,依法上訴人(即雇主)自不得以該事由對被上訴人主張終止勞動契約。」

按工廠法、勞基法制定當下之時空背景,恐怕確存有勞工應配合雇主加班之本意(如工廠法即無敘明勞工得拒絕延長工時之規範);而過往確實也不難見勞工「無正當理由」應不得拒絕加班之見解。然如今社會、經濟發展之下,法制架構更加著重強化於保護勞工、維持勞工工作生活平衡…等面向,於此前提下逕依勞基法第42條之文字解釋,認勞工若無正當理由即有百分之百配合雇主加班請求之義務,甚至認雇主對於拒絕加班之勞工得逕以資遣等方式處置,恐怕存有高度風險,參以下判決即明: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8年度勞訴字第62號民事判決:

「依現行法制,縱使雇主提出加班要求時,勞工仍享有得以拒絕之『同意權』,是即便原告於主管提出加班要求時予以拒絕,雖對被告人事排班管理上造成困擾,然此本係被告應承擔人力配置妥當與否之風險,尚難將此風險轉嫁與原告承擔而認原告拒絕加班即屬不服從主管工作指派及命令指揮」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