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法則之一:面試時讓自己值得信任,如何讓應徵者說出真正的故事?
▲打從一開始就避免虛情假意,有助於讓應徵者盡快進入閒話家常模式,而這也是面試的最高指導原則(圖片來源:freepik,CC Licensed。)
作者/泰勒.科文 Tyler Cowen、丹尼爾‧葛羅斯 Daniel Gross;譯者/謝儀霏
面試最重要的第一法則:讓自己值得信任
有件事情很重要:別把面試視為企圖拐騙或難倒他人的過程。首先,這樣的行為本身就很不好。再者,一旦對方發現你的意圖,多半會萌生戒心,很難再信任你,如此一來,你將更難判定這個人是否是該職務的最佳人選。更糟的是,如果他真的是最佳人選,在缺乏互信的基礎下,想要他加入你的團隊將會非常困難。
因此,我們建議的面試做法第一步,是先從設法建立彼此間的共同基礎開始。對話主題取決於你們的共同背景,可以聊聊彼此相同的嗜好、興趣或生活過的地方,也可以問對方目前工作或閒暇時在做的事情。另一個方法是根據你對對方之前職涯歷史的了解,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那個問題應該是你真正想知道答案的問題。例如,如果應徵者之前在克里夫蘭的滾珠軸承工廠工作,請先問問你自己,比較想了解的部分究竟是滾珠軸承,還是克里夫蘭。接下來你追問的每個問題,同樣應該是你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當你真心傾聽對方的回答,對方也將變得比較沒那麼緊張與拘束;更重要的是,這同樣能讓你變得比較放鬆。如此一來,彼此都能開啟探究模式、好奇模式、閒聊模式及學習模式,而這樣的互動方式將表明你是真的願意傾聽有關對方的所有事情,同時也在鼓勵對方自在的以相同方式回應你。最重要的是,這樣做能讓你擺脫沉悶無趣、勾心鬥角、虛偽作態的制式面試場景。
多數人天生具備察覺虛情假意的能力。如果你不想讓人覺得虛假,唯一辦法就是:透過真心誠意來獲得他人信任。當我們真心渴望得知對方的想法,他們才會真正暢所欲言;而當我們真心對對方感興趣,他們才會開始真正信任我們。你依舊可以向對方拋出困難的題目,也可以對邏輯不通的回答進一步質疑、追問,但重點是:一定要出自真心真意。
進入閒話家常模式
如前所述,打從一開始就避免虛情假意,有助於讓應徵者盡快進入閒話家常模式,而這也是面試的最高指導原則。此處我們指的是如何在面試情境之外的談話,讓應徵者自發性呈現自我,有助於互相理解。
「自發性」一詞聽起來是不被勉強,事實上確實如此。透過閒話家常模式,你會更明白應徵者日常生活中和他人互動的方式。然而,這並不代表你能了解「一個人真實的樣貌」,因為即使開啟閒話家常模式,應徵者對於要呈現哪部分自我給外界看,仍會受到許多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操弄,進而反應出某些訊息、某種神態與情感、某個動作,以及受過訓練的社會習慣。儘管如此,你還是能見到「偽裝之人的最真實版本」,那比努力解讀精心準備的面試答案更有價值。
到底該如何讓應徵者進入閒話家常模式?以下是我們提出的幾個建議,就從葛羅斯最喜歡的建議開始說起。
1. 讓應徵者說出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背誦事實或罐頭答案
你可以設計出能引導應徵者說故事的簡單問題,例如:「今天早上你做了什麼事?」就是個還不錯的問題,可以在不讓對方覺得受威脅的前提下,開始認識一個人。你聽到的故事反應出應徵者如何組織想法、加入情緒向度、安排故事情節,以及選擇故事要點。
說故事也迫使應徵者展現出意識到聽眾的存在,也就是說,他們意識到同處一室的你和其他人的存在,以及你可能為互動帶來哪些理解與背景脈絡。你可能會好奇:這有什麼重要呢?幾乎所有需要人際互動的工作,都會將意識到觀眾存在視為一項重要能力;更直白的說,說故事摻雜某些虛假的成分在內,而對多數工作而言,適度的虛假是必要的。
透過這個過程,你同時在考驗應徵者對於面試的本質了解得有多透徹。
要當場編出完整的故事並不容易,所以當你請應徵者說一段故事時,或許有些相關的細節會遭到更動,但是你仍然能聽到某種程度的事實。如果你問:「請詳細告訴我們,同事曾如何表示對你的欣賞與感激。」幾乎每個人都會告訴你實情,那是因為說故事模式會讓我們專注在故事的諸多細節與特定的結構特點上,這使得說故事的人要說謊沒那麼容易,因為這需要同時兼顧太多訊息。相反的,單純回答事實性問題,應徵者就比較容易說謊。譬如,當你問:「你在上一份工作受人歡迎嗎?」如果你聽到對方回答:「噢!是啊,確實如此,我的同事們都很喜歡我。」(諸如此類的回答,葛羅斯和科文可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