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63
置頂

『簡文成專欄』勞工符合請領失能給付或老年給付要件,惟本人未於生前提出申請者,於其死亡後,其遺屬得否依繼承法理請領?

『簡文成專欄』勞工符合請領失能給付或老年給付要件,惟本人未於生前提出申請者,於其死亡後,其遺屬得否依繼承法理請領?-HR
▲勞工符合請領失能給付或老年給付要件,惟本人未於生前提出申請者,於其死亡後,其遺屬得否依繼承法理請領?(圖片來源:freepik,CC Licensed。)

我的勞動法令叛逆療癒之旅回顧:勞保篇(54)

回覆:

1. 按勞工保險條例第19條第1項規定:「被保險人或其受益人,於保險效力開始後,停止前發生保險事故者,得依本條例規定,請領保險給付。」
而原本勞工保險條例第53條規定:「被保險人因普通傷害或罹患普通疾病,經治療終止後,如身體遺存障害,適合殘廢給付標準表規定之項目,並經保險人自設或特約醫院診斷為永久殘廢者,得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依同表規定之殘廢等級及給付標準,一次請領殘廢補助費,殘廢給付標準表如附表二。被保險人領取普通傷病給付期滿,或其所患普通傷病經治療一年以上尚未痊癒,如身體遺存障害,適合殘廢給付標準表規定之項目,並經保險人自設或特約醫院診斷為永不能復原者,得比照前項規定辦理。」
是勞工被保險人於保險效力開始後,停止前發生同條例第53條所定殘廢給付保險事故(按:殘廢一詞自98年起修正為失能),其本人或其受益人得申請殘廢給付。

2. 另原本同條例第58條第1項規定:「被保險人合於左列規定之一者,得請領老年給付:一、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一年,年滿六十歲或女性被保險人年滿五十五歲退職者。二、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十五年,年滿五十五歲退職者。三、在同一投保單位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二十五年退職者。四、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二十五年,年滿五十歲退職者。五、擔任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具有危險、堅強體力等特殊性質之工作合計滿五年,年滿五十五歲退職者。」
故,勞工被保險人於保險效力開始後,停止前發生同條例第58條第1項所定老年給付保險事故,其本人得申請老年給付。另就勞工被保險人符合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要件,但於生前未提出申請,於其死亡後,改由其受益人提出申請者,內政部73年8月20日臺內社字第251314號函略以:「…(二)按老年給付之功用,除在維持被保險人本人退職後之生活外,對專受被保險人扶養之家屬未來長期生活安全,亦須憑藉此項給付予以保障。故被保險人退職時,如已具備請領老年給付的條件,雖於其後死亡,在保險給付二年請求權有效期間內,此項應得之老年給付,仍應准由其當順序受領遺屬津貼人請領。」
嗣於97年8月13日總統令修正公布勞工保險條例第63條之1:「被保險人退保,於領取失能年金給付或老年年金給付期間死亡者,其符合前條第二項規定之遺屬,得請領遺屬年金給付。前項被保險人於本條例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七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有保險年資者,其遺屬除得依前項規定請領年金給付外,亦得選擇一次請領失能給付或老年給付,扣除已領年金給付總額之差額,不受前條第二項條件之限制,經保險人核付後,不得變更。被保險人保險年資滿十五年,並符合第五十八條第二項各款所定之條件,於未領取老年給付前死亡者,其符合前條第二項規定之遺屬,得請領遺屬年金給付。前項被保險人於本條例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七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有保險年資者,其遺屬除得依前項規定請領年金給付外,亦得選擇一次請領老年給付,不受前條第二項條件之限制,經保險人核付後,不得變更。」改制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99年9月17日勞保2字第0990140395號令廢止前揭內政部73年8月20日臺內社字第251314號函。然,其受益人如符合前揭勞工保險條例第63條之1第4項規定者,亦得申請「一次請領老年給付」。

3. 就殘廢給付與老年給付之功能與性質,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9年12月30日(89)台勞保3字第0057597號書函略以:「勞工於保險事故發生後1年,經診斷為永久不能復原者,如已領取勞保老年給付,得否再請領殘廢給付疑義。查勞工保險殘廢給付與老年給付,同為保障被保險人因殘廢不能工作或年老未工作收入短缺後之生活所給予金錢支助,被保險人退職,依規定退保,並請領老年給付者,其保險效力已終止,與勞工保險條例第20條規定「保險效力停止」要件不符,自不得再申請殘廢給付。」(註1)
致論者有謂,老年給付與失能給付,目的在保障勞工未來之生活,倘若勞工已不在人世,何來須給予其未來金錢支助可言?所以,老年給付與失能給付具有一身專屬性,立法目的原在保障勞工被保險人本人晚年餘生之權益,若本人生前未提出申請,死後才由其家屬或受益人提出,均有「當事不適格」之問題,並援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4年度訴字第347號判決作為依據(註2):「按「繼承,因被繼承人死亡而開始。」「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1147條及第1148條分別定有明文。觀之勞工保險條例第58條規定:「(第1項)被保險人合於左列規定之一者,得請領老年給付:一、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1年,年滿60歲或女性被保險人年滿55歲退職者。二、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15年,年滿55歲退職者。三、在同一投保單位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25年退職者。四、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25年,年滿50歲退職者。五、擔任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具有危險、堅強體力等特殊性質之工作合計滿5年,年滿55歲退職者。(第2項)被保險人已領取老年給付者,不得再行參加勞工保險。」
可知老年給付係對勞工因退職未能獲取薪資所為之給付,乃在照顧因年紀因素致體力減退而自勞動市場退休之被保險人,使其雖因勞動能力之減退而不能繼續工作,仍能維持其自退休後基本生活所需;係在填補其退休後因勞動能力減退致經濟收入不足以維持其基本生活之用,亦即在維持其退休後至死亡前之一定期間內基本生活所需。因此,老年給付之目的,係照顧被保險人在退休後尚能維持基本生活為前提,並非補助其不能工作之損失,故應認為勞工保險之被保險人關於老年給付之請求權專屬於被保險人即被繼承人本身,且被保險人於未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前,尚未變為金錢債權,不得為繼承之標的。㈢被保險人早於92年12月8日死亡,依民法第6條之規定,其死亡後權利能力即已終止。如上所述,老年給付為被保險人之一身專屬權,是除被保險人於生前業已合法提出老年給付之申請外,因被保險人已無權利能力,其遺屬無法以被保險人為受領人之名義提出申請,而若以自己為受領人名義提出申請,則不具受領資格。且依老年給付之性質及立法意旨,係在保障被保險人因勞動能力之減退而不能繼續工作,自退休後仍能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予以生活上之補助,並非保障被保險人遺屬之生活,故被保險人如已死亡,即無領受老年給付之實益。原告主張:老年給付除在維持被保險人本人退職後之生活外,對專受被保險人扶養之家屬未來長期生活安全,亦須憑藉此項給付予以保障,故被保險人退職時,如已具備請領年給付之條件,仍應准由當序受領遺屬津貼人即原告請領云云,並不足採。㈣退步言,縱認被保險人生前已符合老年給付要件,其死亡後遺屬仍得領受老年給付,惟被保險人於90年7月27日退職退保時並未向被告提出申請老年給付,遲至93年6月間始由原告提出,業已逾勞工保險條例第30條規定之2年請求權時效期間,該時效規定與被告有無盡教示義務無關。原告主張被告未盡教示義務,其仍得領受被保險人之老年給付云云,亦不足採。」

 

4. 對於前揭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4年度訴字第347號判決所持「老年給付之目的,係照顧被保險人在退休後尚能維持基本生活為前提,並非補助其不能工作之損失,故應認為勞工保險之被保險人關於老年給付之請求權專屬於被保險人即被繼承人本身,且被保險人於未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前,尚未變為金錢債權,不得為繼承之標的」之見解,本文予以尊重,但本文基於下列理由認殘廢給付及老年給付不具有一身專屬性,勞工被保險人於符合請領殘廢給付及老年給付要件,其生前未提出申請,死後得由其法定繼承人依繼承法理提出申請:

(1) 內政部73年8月20日臺內社字第251314號函已明白闡示,老年給付之功用,除在維持被保險人本人退職後之生活外,對其家屬未來長期生活安全,亦須憑藉此項給付予以保障,故老年給付不具有一身專屬性,殘廢給付之功能,亦具減輕其家屬經濟負擔,同樣地,不具有一身專屬性。

(2) 其次,同條例第3條規定:「勞工保險之一切帳冊、單據及業務收支,均免課稅捐。」同條例施行細則第2條第3款進一步規定:「依本條例第三條規定免課之稅捐如下:三、保險人及勞動基金運用局辦理業務使用之房屋與土地、醫療藥品與器材、治療救護車輛,及被保險人、受益人或支出殯葬費之人領取之保險給付,依稅法有關規定免徵稅捐。」而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9款規定:「左列各款不計入遺產總額:九、約定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軍、公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之保險金額及互助金。」是被保險人死亡者,其勞保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由其受益人請領,前述給付不計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又所稱「不計入遺產總額」,並非「不屬遺產」,而是其本質為遺產,僅因立法政策考量,將由其受益人請領之被保險人之勞保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不計入遺產總額,免徵遺產稅。

(3) 之所以認為勞保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本質為被保險人之遺產,係因被保險人於勞保有效期間已發生殘廢給付保險事故或老年給付保險事故(勞工保險條例第19條參照),而勞保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性質屬金錢補助,前述金錢補助係為維持被保險人本人殘廢或退職後之生活及其家屬未來長期生活安全之金錢給付,此類金錢給付分別具有所得維持、所得替代之功能,具填補薪資損失之財產上性質,於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保險事故發生時,該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之請求權屬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條第1項及同法第4條第1項所定「其他一切有財產價值之權利」,縱被保險人未於生前行使其請求權者,改由其受益人請求,如其受益人如不符合勞工保險條例第63條及第65條所定資格者,例如第4順位及第5順位之孫子女或兄弟姊妹未受被保險人扶養,則前揭未受被保險人扶養之孫子女或兄弟姊妹得依勞工保險條例第1條、第19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條第1項、第4條第1項及民法第1148條規定以「被保險人之法定繼承人」身分承受此項權利;反之,其受益人如符合勞工保險條例第63條及第65條所定資格者,基於特別法優於普通法法理(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6條參照),由其受益人依勞工保險條例第19條第1項規定行使請求權。

(4) 進ㄧ步而言,勞工保險條例第29條第1項僅規定被保險人、受益人領取各種保險給付之權利,不得讓與、抵銷、扣押或供擔保,並未規定「不得繼承」,而勞工保險條例第1條後段亦規定:「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加上勞保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屬具金錢給付財產性質,如被保險人本人未於生前申請,則為前述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項所定「其他一切有財產價值之權利」而為被保險人之遺產,自不排除繼承之適用,何況依大法官釋字第568號號及第609號解釋文意旨,對申請勞保保險給付權利之限制有法律保留原則之適用,則於勞工保險條例未規定申請勞保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之權利不得繼承,即改由被保險人之法定繼承人請領的情形下,勞保局及勞動部即無權恣意限縮並剝奪被保險人之法定繼承人依繼承法理申請勞保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之權利。

(5) 如前所述,勞工保險條例第1條後段規定:「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再按民法第1148條規定:「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不在此限。」是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除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外,均得由繼承人承受,而勞保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既不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自得由被保險人之法定繼承人承受。

(6) 再者,勞工保險條例第19條已明揭被保險人於保險效力開始後停止前,發生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之保險事故,前述保險給付屬具金錢給付財產性質而為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項所定「其他一切有財產價值之權利」,與被保險人有無向勞保局提出申請無涉,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4年度訴字第347號判決認:「被保險人於未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前,尚未變為金錢債權,不得為繼承之標的。」顯係誤解法令規定。惟應注意者,被保險人之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如由被保險人或其受益人申請者,該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不計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如前述其受益人之第4或第5順位未受被險保人扶養,改依繼承法理承領者,該殘廢給付或老年給付應計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且前述其受益人之第4或第5順位未受被險保人扶養,改依繼承法理承領者,其請求權之消滅時效仍受同條例第30條:「領取保險給付之請求權,自得請領之日起,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101年12月19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100279771號令修正公布為五年)。

(7)末者,勞保之職災醫療給付並非金錢補助,而被保人死亡之死亡給付係發給支出殯葬費及其受益人,兩者不屬遺產外,傷病給付已經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肯認不具一身專屬性,被保險人之法定繼承人得本於繼承法理提出給付申請,再觀諸修法後之勞工保險條例第65條之2第3項明文:「領取年金給付者死亡,應發給之年金給付未及撥入其帳戶時,得由其法定繼承人檢附申請人死亡戶籍謄本及法定繼承人戶籍謄本請領之;法定繼承人有二人以上時,得檢附共同委任書及切結書,由其中一人請領。」即本條項所定「失能年金」、「老年年金」得由被保險人之法定繼承人繼承,則依大法官第385號解釋文所揭「法律應整體一致適用,不得割裂」之法理,同屬殘廢給付與老年給付之「一次發給之殘廢給付」與「一次請領老年給付」,亦得由被保險人之法定繼承人提出給付申請,方為正解。

5. 本人一再強調,探索勞動法令及社保法令,務必從立法宗旨、相關法令及全觀視野來靜心洞察、思考、感受與解讀,提出屬於自己「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徵」的觀點,對於任何人的看法、解釋,不須矮化自己全盤接受,如能因此突破框框,使法令、體制更為健全,人民權益獲得保障,足顯自己探索之用心,也是功德一件。

註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8年11月04日勞保2字第0980140438號函:「一、依勞工保險條例第20條第1項規定,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間發生傷病事故,於保險效力停止後一年內,得請領同一傷病及其引起之疾病之傷病給付、失能給付、死亡給付或職業災害醫療給付。另同條例施行細則第69條規定,請領失能給付者,以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或診所診斷為實際永久失能之當日為得請領之日。爰此,被保險人於退保後1年內診斷為非終身無工作能力,並領取失能給付者,其後請領老年給付時,仍應准予給付,不得將其原領失能給付收回。至領取老年給付後始請領失能給付者,其失能給付應不予給付。二、本會89年12月30日台89勞保3字第0057597號書函,自即日起停止適用。」
註2.勞保爭議大觀園,第24頁,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出版。

全觀公司、感恩企管公司及勞資雙贏企管顧問公司董事長簡文成寫於2023.7.7;2023.7.9修改
企業管理制度輔導及人資勞動法令諮詢請電:0972-712-101或0975-391-669


『簡文成專欄』勞工符合請領失能給付或老年給付要件,惟本人未於生前提出申請者,於其死亡後,其遺屬得否依繼承法理請領?-HR
本文由 勞資雙贏董事長簡文成 授權轉載。


『簡文成專欄』勞工符合請領失能給付或老年給付要件,惟本人未於生前提出申請者,於其死亡後,其遺屬得否依繼承法理請領?-HR 你還可以看這裡的推薦文章:
◆ 「勞退」制度還是霧煞煞?勞工退休金&勞保退休金一次搞懂差別!
◆ 勞工退休金有3筆可以拿!!|台灣勞基法律顧問


『簡文成專欄』勞工符合請領失能給付或老年給付要件,惟本人未於生前提出申請者,於其死亡後,其遺屬得否依繼承法理請領?-HR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

『簡文成專欄』勞工符合請領失能給付或老年給付要件,惟本人未於生前提出申請者,於其死亡後,其遺屬得否依繼承法理請領?-HR人事/人力資源主管 『簡文成專欄』勞工符合請領失能給付或老年給付要件,惟本人未於生前提出申請者,於其死亡後,其遺屬得否依繼承法理請領?-HR人事/人力資源專員 『簡文成專欄』勞工符合請領失能給付或老年給付要件,惟本人未於生前提出申請者,於其死亡後,其遺屬得否依繼承法理請領?-HR人事助理

『簡文成專欄』勞工符合請領失能給付或老年給付要件,惟本人未於生前提出申請者,於其死亡後,其遺屬得否依繼承法理請領?-HR『簡文成專欄』勞工符合請領失能給付或老年給付要件,惟本人未於生前提出申請者,於其死亡後,其遺屬得否依繼承法理請領?-HR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