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離職??
來源/ 1111人資專區
為什麼員工訓練成了花錢買教訓,員工訓練到底該不該繼續,人才流失真的是員工訓練惹的禍嗎?
原因大致上有兩種,其一:員工學習到了新的知識,技能。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公司沒有提供,而外面職場競爭對手能提供這樣的發展空間。感覺自己在市場上的薪資水平比現有的應該要高,為什麼不去高薪水的企業呢?
其二:員工參加訓練,學不到什麼東西,相反浪費了很多時間,就會覺得公司不能給自己提供學習的機會,從而萌生退意。
表面上看起來,員工沒有飲水思源的精神,忠誠度不夠高。但是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思想,有更好的發展,為什麼不去呢?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既然員工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員工的知識和技術,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那麼企業為什麼不給員工相對的薪資或發展空間呢?為什麼企業不能有目的的進行相關的培訓呢?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才流失不是員工訓練惹的禍,而是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以及與培訓相對應的晉升和發展制度。
如何避免人才因培訓結束而流失呢?
1、為員工設計一套職涯發展通道。讓員工看得到發展的方向,這樣他才不至於離開。比如一些大企業都會有一些後備管理人才的培訓。透過這個結合員工職業規劃設計的培訓就會讓員工覺得有未來,認為培訓確實對自己的發展有利,他們會在工作中不斷的運用並快速的成長。同時公司也給他們提供這樣的發展空間,如此一來員工就會心甘情願在企業裡工作了。
2、培訓要結合企業的實際,不是員工本人。有些企業喜歡搞需求調查,員工需要培訓什麼,就組織什麼培訓,這樣的結果是企業花前卻沒有效用,假如一個不需要用英語的企業給員工做英語技能培訓。花錢為員工提升個人能力,企業並不會因此提高什麼效率,相反,員工有了英語技能後,反而有可能投入到更高待遇的企業去了。因此在培訓專案的選擇上,一定是要以提升企業績效為目的的。
3、將培訓的知識進行實際運用,並進行有系統的總結。訓而不用,培訓也是浪費時間和財力。有些員工因為培訓浪費時間而產生許多抱怨情緒,甚至選擇離職。要避免這種現象唯有將知識與運用結合,充分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讓員工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做中用,進而提升員工能力。
4、讓受培訓者進行經驗傳承。假如培訓能真正的互動起來,例如讓一部分參加培訓的學員回來後,與大家講解和分享學習的心得。學員必定會非常樂意,自己不但接受培訓,又幫助了大家成長,同時還可以避免某些受訓的學員,在獲得了某些知專業的知識技能,一旦離職,造成公司無人替代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