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企業 重視員工精神層面
文/ 盧希鵬
來源/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HR知識中心
我在大一教管理學,這周上課的內容,在介紹管理學的發展歷史。
我首先問同學,是否有人在便利商店工讀過? 請同學們描述一下訓練的過程。我問大家,你們在北部的便利商店買東西、與到南部的便利商買東西,感覺是不是都一樣? 今天工讀生是大學還是高中學歷,是否給你的購物流程與感覺也是一樣? 這就叫做標準的作業程序。
標準作業程序非常重要,這是一百多年前的科學管理想法。工業革命後,為了大量生產,因為教育水準不夠發達,不是每一位工人都能用最佳的方法來生產,於是主張將生產的工作分解成細項,篩選訓練適合的工人,並學習標標準化的工作方法。科學管理學派假設人都是偷懶與愚蠢的,於是要用科學的方法來制定工作的元件,專業分工,並建立標準的工時,並由此標準來建立績效考核。
雖然這是一百多年前的想法,現在許多企業仍有著標準作業流程,不管你的學經歷,只要依照標準作業流程,個人的差異性就不見了。如果沒有差異性,企業給人的工資就不需要有差別,大學生的薪水,就沒有必要比高中生高很多。所以同學們在大學,不要只打工學標準作業程序,還要學習更高竿的管理方式。
更高竿的管理方式是「計量管理學派」。在便利商店,為了要降低店理的庫存,於是對客戶需求的預測與訂貨數量,需要更精確的計量模型來做更好的決策。所以在管理學院還要學管理科學、統計學、作業研究。許多同學害怕數學而去工讀,喪失了學習更重要管理科學的機會。而這些量化技巧,將來可能是讓你加薪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的數學不好,也可以藉由了解人性來提升自己,就進入「行為管理學派」。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霍桑實驗」,發現工廠的環境(照明強度),並不會影響到群體的生產力。後來發現,社會規範,團體績效,企業文化、激勵領導、幸福感都會影響著個人生產力。
我今年成立了幸福企業快樂人協會並舉辦【喜悅台灣】活動,因為我相信: 幸福企業不是費用,而是新世代的競爭力。根據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企業內正向的感覺越多,企業就越繁榮。
在最近一項「幸福企業快樂人協會」與「網路溫度計」聯合的網路聲量大數據調查,發表員工最愛的10大福利排行榜,尾牙與員工旅遊排前兩位,居然比年終獎金更為重要! 這代表比起現金、配股等金錢上的福利,改善員工工作環境氣氛與提供休閒旅遊,似乎更被員工們「喜愛」,這也給台灣的老闆們一個觀念:「要更加重視員工精神層面、而不僅僅是物質層面」。
幸福企業是一個永續的心願,是種願意更好的企業心,【喜悅台灣】號召百大企業,一起用願意的心,用幸福企業提升台灣競爭力。(www.joytaiw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