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南專欄』能不能不要做招募啊?
◎怎麼主動應徵的人那麼少,有投來的又不符資格?一個一個去挑看到眼睛都花了~
◎這個人又來炸我們公司每個職缺了,他不知道每個職缺的應徵信都是我在收的?
◎搜尋履歷看到眼睛都花了,看得上眼的就那幾個,打去人家還不來,不然就是已經談過了。
◎吼,看了上百份履歷表,打了三四十通電話,約了6個今天來初試,結果只來了1個,本來排好要面試的時間都被打亂了!
◎都發OFFER要人來報到了,今天居然沒到,打電話去說去別間了?
◎人選前公司辦好離職了,老闆臨時不要了,要怎麼跟人家開這個口?
◎人選早上來報到,中午出去吃飯後,人就消失了,要不要退保?
◎怎麼上個月才幫A部門補了3個人,這個月又缺5個,人一直離職怎麼補得齊啊?
先說明,招募是個苦差事大家都知道,我自己的經驗,光是在人力銀行設定各種條件去搜尋,再一筆一筆撈履歷,經常是看到眼睛都花了。卻感覺能用的沒幾個,還好多都是以前就找過的,怎麼新鮮的肝那麼少啊?
撈好名單開始打電話,往往要跟對方解釋半天,說明我們公司是做啥的,要找個啥職位的,然後對方回一句:「我先上網看職缺再回覆!」。其實這還好,再次去電追蹤都還有機會,最怕的是當下跟你說好,時間地址也都發給他了,到時後直接爽約不來,打電話還關機。心裡不禁想,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
還有還有,順利過關斬將,通過面試了,人也報到了,心想鬆了口氣,準備要把那職位關起來了,沒想到才沒幾天,用人單位主管就說那個新人陣亡了,要我們趕快再找人,還順便被小唸一頓(我人找好了,你不好好帶,還怪我找錯人?)。
其實,會有上述種種的事情,很多地方HR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首先,人才少的問題:
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徵才管道選擇不對,也可能是條件設定不對,當然也可能是市面上這種人才本來就少,就得要花點心思去挖掘。而在人力銀行的部分,首先第一步驟就是要將自己公司的介紹與每個職缺寫清楚,適度包裝還加圖片,現在網路上圖片越來越重要,大家就換個立場把自己想像成求職者,怎樣的職缺介紹會讓你心動?就朝那方向去發揮。另外,在設定條件進行履歷搜尋時,記得多換幾種不同的關鍵字或條件,我自己的經驗是每次都會跑出不同的人出來。
其次,是爽約的問題:
雖然是整體普遍狀況,不管哪一家人力銀行來的都一樣,目前的心得,幾乎是越年輕的小朋友爽約越嚴重,較高階的就較少發生。事前的面試確認通知或提醒這個大家都會做,我這邊提一個以往碰過的例子,我曾經碰過有個部門找個助理連續被爽約了8次,最後找到原因了,因為只是小助理,所以就約到該部門讓主管直接談,就是該部門的門面不夠漂亮,所以人家到了門口掉頭就走,當然也不敢接電話,這問題當然是換個地點面試就解決了。
更多常碰到的,其實是求職者答應面試後,才開始google公司相關的資料,找不到任何資料或是看到有負評的,也很容易直接不來。因此在網路時代的招募模式裡,一定要去關注公司在網路上的風評,必要時要更積極的從網路從社群去進行互動。
爽約問題也可以參考我寫的這篇: 面試者爽約是誰的責任?
最後,不適任的問題:
人選錄取後就丟到部門內,其實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在不同的公司,有的HR專職招募,有的HR是都要碰,但是不管功能如何切割,新進人員從報到開始所感受到的,是否有被妥善對待,這不能只是用人單位主管的事。應該要從HR的角度,規劃進行新進人員教育訓練、新進人員輔導制度,或協助部門主管指派輔導人員等等,這些都是應該要進行,也可有效預防新進人員流失的一環。
再強調,招募工作很辛苦,大家也做得很累,但若可以從中思考問題點,再積極的去面對解決,才能彰顯我們HR的價值,也才不會越做越小,淪為撈履歷小弟小妹。
而除了招募之外,大家還有哪些不想碰的事呢? 可參考我寫的另一篇:當人資最不想碰的事。
文/曹新南 <看更多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