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醫護非視不可 醫護非視不可

站內廣播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579
置頂

【MIT快篩大突破】工研院最迷你手持PCR,中研院、國衛院單株抗體將展開招商

【MIT快篩大突破】工研院最迷你手持PCR,中研院、國衛院單株抗體將展開招商-工研院

全球首個分子試劑商品,業者每劑補助千元、預計採購300萬劑

分子快篩系統是直接檢測病毒的核酸,專一性和靈敏性較能兼具,目前中國、韓國已各有兩套產品開發,不過仍屬「研究用」等級;經濟部目前全力媒合產研,希望工研院這套系統可以成為全球首個可以「商品化」的分子快篩工具。

「目前規劃手持核酸分子快篩系統4月底前完成開發,進行病人的樣本測試,5月底前送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審核,以專案方式申請搶在6月通過審核開始量產,希望9月天氣轉涼、專家預測可能再出現流行以前上線,」林全能指出。

技術開發完成後,需技轉給業者、才能量產而大規模使用。梁賡義指出,食藥署目前也在法規上配合,開放COVID-19快篩試劑以「專案製造」方式,加速相關的查驗登記作業。

目前已有瑞基海洋、台灣圓點、諾貝爾與創茂有意投入工研院這套系統的生產,由於萃取與熱對流需要密切配合,工研院將由這些分別負責機台與試劑量產廠商中進行篩選,得找出最佳組合送TFDA認證。

但業者投入生產,也怕疫情消失後、沒有商機。經濟部初估,若以戰備儲存量預計在100台、300萬試劑,每一個試劑出廠成本價約900至1000元,政院初步保障,比照流感快篩、健保給付2,400點,(如以點值1點1元計算)每劑合理補貼業者1,000多元,業者需以每個月30萬劑速度量產。但未來仍將視實際狀況由衛福部編列預算採購,100台、300萬試劑採購費用約1.8億元。

林全能強調,工研院技轉給廠商後,廠商至少有40%會繳回科發基金,仍會回饋到公部門,作為後續研發經費,「過去每年經濟部研發成果大概都有6到7億元的收入,授權國外也是以同樣的模式,只有輸出至中國會有非常嚴謹的審核。」

【MIT快篩大突破】工研院最迷你手持PCR,中研院、國衛院單株抗體將展開招商-工研院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