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068
置頂

HR防身術:當同一位求職者頻繁投履歷,你該如何避免歧視風險?

近日,國內知名航空公司因一名 56 歲求職者連續應徵該公司 6 項職務均未獲面試機會,被桃園市勞動局認定違反《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第 12 條第 1 項,遭罰款 30 萬元,並在訴願中被勞動部駁回,維持原處分。

此案例不僅凸顯了就業歧視的敏感性,也提醒雇主在招聘過程中應謹慎處理求職者的申請,避免因疏忽或未妥善舉證而觸法。特別是當同一求職者多次投遞履歷卻未獲回應時,雇主更需留意潛在的法律風險。本文將從 HR 的角度,結合《就業服務法》及相關法規,探討雇主如何因應並防範類似情況發生。

HR防身術:當同一位求職者頻繁投履歷,你該如何避免歧視風險?-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中高齡求職者敲門,HR如何破解年齡歧視難題?(Photo by FREEPIK)

案例剖析:就業歧視的法律紅線

本次航空公司的案例中,該名 56 歲求職者應徵 6 項職務皆未獲面試,航空公司以「職缺名額有限」回絕,卻無法解釋為何部分職缺仍持續招募中,且公司內中高齡員工比例偏低。航空公司雖提出「地緣關係」、「履歷瑕疵」等理由,但因缺乏客觀證據支持,勞動部認定其未盡舉證責任,構成年齡歧視。此案例顯示,雇主若無法提供合理且一致的篩選依據,就可能觸法。

雇主可能面臨的挑戰

當一位求職者頻繁投遞履歷卻未被錄用,企業可能因以下原因陷入爭議:

  1. 未明確告知拒絕理由:若僅以制式回覆(如「名額有限」)敷衍,卻未具體說明淘汰依據,可能被質疑為歧視。
  2. 招聘流程不透明:若職缺持續開放或錄用條件不明,易讓求職者懷疑決策不公。
  3. 舉證不足:一旦被申訴,雇主需證明拒絕與年齡等受保護因素無關,否則將承擔法律後果。

HR 防雷指南:企業因應策略與防範措施

為避免類似爭議,雇主應從招聘流程、內部管理及應對申訴三方面著手:

HR防身術:當同一位求職者頻繁投履歷,你該如何避免歧視風險?-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防範就業歧視的招募流程 (使用Canva範本)

建立透明的招聘標準與紀錄

  • 明確職務需求:在徵才公告中清楚列出必要條件(如經驗、技能、地點要求),並確保這些條件與職務本質高度相關。例如,若地緣因素影響穩定性,應有數據支持(如離職率統計)。
  • 保留篩選紀錄:針對每位求職者的履歷,建立內部評估表,記錄淘汰理由(如技能不符、經驗不足),並避免主觀評語(如「年紀太大」)。
  • 一致性原則:確保篩選標準對所有求職者一視同仁,避免因年齡或其他因素調整門檻。

優化回覆機制

  • 個別化回應:避免一律使用制式拒絕信,應根據求職者情況提供具體回饋。例如,「您的經驗與本職務需求不符」比「名額有限」更具說服力。
  • 避免歧視性語言:回覆中不得提及年齡、性別等受保護特徵。

培訓 HR 與管理階層

  • 法規教育:定期舉辦《就業服務法》及《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相關培訓,讓招聘人員了解法律紅線。
  • 模擬演練:針對「同一求職者多次投遞」的情境,模擬應對流程,確保團隊能妥善處理並記錄。

應對申訴的準備

  • 主動溝通:若發現某求職者頻繁申請,可主動聯繫,說明其履歷與職缺需求的差距,降低誤解風險。
  • 備妥證據:若遭申訴,提交完整的招聘流程紀錄、職缺條件及篩選標準,證明決策合理且無歧視。

從航空公司案例得到的啟示

星宇航空的敗訴顯示,僅憑「地緣關係」或「履歷瑕疵」等理由不足以說服主管機關,尤其當職缺持續招募或錄用年輕求職者時,雇主更需謹慎。HR應反思:

  • 數據支持的重要性:若主張異地勞工穩定性低,需提供離職率等客觀數據,而非主觀臆測。
  • 比例平衡的考量:若企業內中高齡員工比例偏低,應檢討招聘策略是否潛藏年齡偏見。
  • 舉證責任的壓力:一旦進入申訴程序,雇主必須準備充分證據,否則難以推翻歧視指控。

比較好的作法是:

  • 第一次應徵時:提供具體不符合該職位要求的回饋。
  • 第二次應徵:進行更詳細評估,考慮是否給予面試機會。
  • 第三次及以上:可由資深 HR 或部門主管直接聯繫,了解求職意願和期望。
  • 建立積極互動機制:對有誠意的多次應徵者,考慮至少安排一次面談,了解其技能與期望。

合法招募,降低爭議風險

就業歧視的風險管理是現代企業 HR 工作的重要一環。面對可能的歧視申訴,特別是來自多次應徵未獲面試機會的求職者,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防範機制。航空公司案例提醒我們,招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遵循公平、透明的原則,並保存充分的證據以應對可能的質疑。

企業應將反歧視意識融入招募文化,將其視為吸引多元人才的機會,而非法律合規的負擔。面對中高齡求職者的多次應徵,更應視為探索人才的契機,而非潛在的法律風險。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在避免法律糾紛的同時,真正實現人才多樣性的價值。

 

HR防身術:當同一位求職者頻繁投履歷,你該如何避免歧視風險?-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HR防身術:當同一位求職者頻繁投履歷,你該如何避免歧視風險?-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年輕人=什麼都不懂?正遭遇職場「年齡歧視」的千禧世代,沒你想得脆弱

HR防身術:當同一位求職者頻繁投履歷,你該如何避免歧視風險?-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資遣通報 vs 預告期:HR必須搞懂的兩碼事!


HR防身術:當同一位求職者頻繁投履歷,你該如何避免歧視風險?-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

HR防身術:當同一位求職者頻繁投履歷,你該如何避免歧視風險?-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人事/人力資源主管 HR防身術:當同一位求職者頻繁投履歷,你該如何避免歧視風險?-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人事/人力資源專員 HR防身術:當同一位求職者頻繁投履歷,你該如何避免歧視風險?-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人事助理

HR防身術:當同一位求職者頻繁投履歷,你該如何避免歧視風險?-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HR防身術:當同一位求職者頻繁投履歷,你該如何避免歧視風險?-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