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績就是不公平、不公開的「黑箱作業」?主管做不好績效考核的根本原因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主管如何做好績效考核、打出公正嚴明的考績?
我想,主管缺的,很可能不是「術」-技巧、步驟、模型,而是那核心的「道」。
分享一則最近的交流。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A,身分是集團市場部門的專家,負責協助、輔導華東區的銷售工作,同時需向華東區總經理匯報。
A:「我最近在開導我的同事。他對績效考核結果很不認同。」
我:「了不起,你已經開始扮演諮商顧問的角色了。發生什麼事?」
A:「他抱怨考核是黑箱。我告訴他:『都工作這麼多年了還想不開,績效考核本來就是黑箱,不然呢?』」。
我點點頭並示意他繼續講下去。
A:「我們公司是矩陣式組織,原本立意良善、希望促進資源整合與協同作戰,但是當主管的成熟度不足,就變成了推諉卸責、『鑽空子』的好機會。」
我:「怎麼說?」
A:「以我今年的考核成績來說,總經理前幾天告訴我:『你今年的考核是B,具體原因我不清楚,分數是你們集團市場部總監給的,他應該會跟你做績效面談』;到了集團市場部例會上,總監則說:這次的考核是他的上司:『市場與營銷中心的副總裁』給的,基本一定公正客觀,完全依據集團銷售管理部的統計數字及其公式進行科學核算,並納入區域總經理給的考核分。」
我:「聽起來一個考核分數,還牽扯多方的主管角色?」
A:「我曾經不甘心被忽攸,試過追問下去。集團銷售管理部給的回答是,他們僅提供一些客觀數據,但考核權不在他們手上;而副總裁則說,他都下放考核權給市場部總監及區域總經理。你說,羅生門不?黑箱不?」
我:「大家都說『人不是他殺的』的概念。」
A:「沒錯。 考績究竟是誰打的? 集團上司、集團上司的上司、區域總經理、還是銷售管理部幕僚直接按數字與公式算的?為什麼會給出這樣的考核分數?一個問題至少四個答案,沒一個人敢承認。很明顯大家都在迴避這件事,但要是談到權力、指揮匯報關係、資源、或功勞時,每個人又說是他的。這就是職場現象,所以我總勸別人『績效考核本來就是黑箱』,不然呢?你還得生存,總不可能去攤牌,要求上頭的人們坐下來對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