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景氣寒冬看人力資源用人政策
心理學家將「性格」定義為個人穩定、持久的特徵,包含個人的情感面、思考面與行為面,所以性格無時無刻會反映在個人的行為表現中。但我們一般人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加以瞭解,需要長時間的相處、互動與觀察才能得出一些結果。企業在招募人才的過程中,不可能針對每位應徵者都進行長時間的面談,況且未經過專業的訓練,仍會受到面試官主觀的影響,所耗費的成本與實際回收效益不成比例。因此可採用客觀、嚴謹的心理測驗,協助企業快速地在招募的流程中,瞭解個人重要的內在動機,徵選出最「適合」的人才。進而在組織人力資源政策上,如員工激勵、職涯發展等,參考測驗結果針對人才進行規劃,使人才充分發揮才能,企業獲得最大效益。
從員工的角度來看,過去所謂的明星產業榮景與光環已不在,每個人都人心惶惶,不知道未來該如何走下去。「我最近開始會想,自己想做什麼?做業務?做老師?好像有很多種可能……。」一位科技產業的研發主管接受周刊訪問時提到,個人開始重新思考未來的種種可能。過去許多人為了進入明星產業,不惜砸重金重新學習新技能,或為了高薪甘願擔任與自己學歷毫不相關的生產線作業員,但這樣的工作內容是否真正能激發出自身的熱情?或只是一味的追求高薪?這都是值得我們在等待下次機會時,需要重新去思考的問題。
此時此刻企業如何調整人力資源的用人政策,在這波不景氣逆勢成長,相信在招募徵選時,更加關注人才的內在動機,將會是重要的關鍵之一。身為員工的我們再重新出發前更需要去思考,當褪去華麗的薪水背後,投入什麼產業的工作能夠激發自己的熱情?怎樣的工作可以讓自己願意不眠不休的努力?當我們瞭解個人的內在動機後,即使面臨不景氣的環境中,仍可保有心中的熱情,等待再次起步出發的機會,將會擁有更好的表現。
「武漢肺炎」懶人包!身為HR的你一定要知道
文章來源:360d才庫事業群
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lihi.vip/g9dSj
精選HR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