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264
置頂

【宇恒週報】集體勞動法專章 (一)不當勞動行為與裁決制度簡介|沈以軒專欄

由於我國集體勞資關係尚處於萌芽階段,故裁決會之委員進行裁決時,仍必須引用、借鏡外國之法規範、學說,是以若參酌與我國制度、國情相似之日本,應能使前述事項更為具體,有利於更加地了解不當勞動行為。

日本勞動組合法第7條所稱不當勞動行為可分為以下四類:

一、差別待遇與黃犬契約(以不加入/退出工會為聘僱條件)之禁止:

(一)雇主不得因勞工之「工會會員身分」、「欲加入工會」、「組織工會」或「參與工會」之正當的行為,而受到解僱或其他不利之待遇。雇主亦不得與勞工約定黃犬契約(以不加入/退出工會為僱用條件)。

(二)雖工會得與雇主約定工會工廠(Union Shop)之工會保障條款(即僅能雇用特定工會之會員),但雇主若以勞工未加入特定工會而給予不利待遇時,仍會構成不當勞動行為,即企業內有複數工會時雇主有中立義務。

二、拒絕團體協商:

與我國團體協約法第6條誠信協商之規定雷同,即雇主不得無以由拒絕、拖延團體協商,或不提供協商所需資料皆屬之。

三、支配介入:

除了字面上的以直接支配或介入控制工會活動外,無理由提供工會運作之資金,或者給予特殊之優惠,亦可能構成不當勞動行為;但給予會務假、工會會務必要之最低限度辦公室不在此限。

四、向勞動委員會提出各種申請,而遭報復性不利益待遇:

日本有專司調解、仲裁及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業務之勞動委員會,雇主不得因勞工申請相關救濟,或於調查程序中提出證據、證言而與以不利益對待。

 

綜合各種看法,不當勞動行為約略可分為三層次、四類型,即:「經濟上」、「精神上」及「工會活動」等三種層次,並有「不利益對待」、「拒絕團體協商」、「支配介入」及「報復性不利益對待」等四類型。

由於不當勞動行為並不以故意或者過失為必要,只需雇主有認識即可(101年勞裁字第1號裁決決定意旨參照),故可能涉及不當勞動行為之面向、種類眾多,更甚者即使雇主之行為表面沒有打壓工會之意思,仍有可能被認定有不當勞動行為之事實,例如:公司刻意於勞資爭議期間將工會幹部晉升為管理職務,雖表面上調升工會幹部之職務,應屬於有利益於該勞工,但確會導致該幹部在勞資爭議期間形成工會幹部與管理職務的角色衝突,故該晉升仍可能被認定有「隱含阻礙工會會務進展」而被認定屬於不當勞動行為。

 

參、甚麼是裁決制度(Decision on the Unfair Labor Practices System)

裁決制度係2011年新修正之勞資爭議處理法所建立之救濟制度,其目的係以快速排除不當勞動行為,以保護工會之存續與功能,並維持工會自主、獨立而不受雇主不當支配、介入過影響。透過司法裁決外之行政程序,快速地排除不當勞動行為,回復原有的勞資關係。有關裁決制度的宗旨,於制度施行後第一個裁決決定書(勞裁100字第1號)便已敘明:「創設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的目的,在於避免雇主以其經濟優勢地位對勞工於行使法律賦予勞動三權時,採取反工會組織及相關活動之不當勞動行為,並能快速回復受侵害勞工之相關權益。」

裁決委員會雖係由勞動部所成立,但為了保持其中立性質,其委員會之組成係由熟悉勞資關係事務、勞工法令之中立專業人士組成,透過第三方專業人士組成,以確保裁決會能以中立、公正之態度進行。雖法無明文規範裁決會對於不當勞動行為之救濟型態,但自實務中觀察便可知悉,裁決會之救濟手段多以「不作為命令」及「恢復原狀態命令」等方式進行,依不當勞動裁決委員會之成立意旨,係以排除及矯正不當勞動行為為目標,是以裁決會對於不當勞動行為之救濟,多以禁止雇主繼續不當勞動行為並要求恢復原狀態為主,諸如撤回公告或命令、恢復原勞動條件或回復雇傭關係等等皆為常見之處分,而勞動主管機關則再依據裁決會之認定,依工會法第45條處以3至30萬元之行政處分。

勞資關係為人與人與之間的關係,工會與雇主於競合間難免有所摩擦與衝突,但若皆以雇主擁有相對優勢,即一味主張雇主所行之對抗為不當勞動行為,則不免過於偏頗(甚於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條第4款規定:「爭議行為:指勞資爭議當事人為達成其主張,所為之罷工或其他阻礙事業正常運作及與之對抗之行為」,直接肯認雇主在面對罷工挑戰時,所為合理程度對抗行為之適法性),但工會與雇主之衝突時常存在曖昧不明而無法釐清之處,且多無法提出具體有/無不當勞動行為之事證,此時裁決委員往往會透過大量觀察法,就爭議當事人過往的相處模式、經驗,推論行為人是否有不當勞動行為之動機,此時若以經驗法則或各種間接事證,都能證明雇主對工會存在敵意,而有不當勞動行為之動機時,即可推定雇主有不當勞動行為之事實(最高行政法院103年度判字第357號判決參照)。由於裁決委員可能以「勞資關係脈絡」推定是否成立不當勞動行為,是以在雙方皆無具體事證證明,單位又不斷地發生不當勞動行為時,難免會影響裁決委員之心證,而可能導致裁決結果偏向於工會。

 

肆、宇恒叮嚀

近年來我國勞動意識漸興起,晚近亦有數場舉國關注的罷工行為,再加以法令更迭速度頻繁,低薪之社會現象與輿論不斷於媒體放送,更使得勞資雙方的衝突、對立形勢增加。有鑑於「勞資關係脈絡」對於裁決制度如此重要,故建議雇主應揚棄過往刻板印象,可主動針對容易產生爭議項目提出協商,例如:會務假申請流程、應備文件、准駁範疇以及相關事宜等即屬適例,以避免爭議產生。實務上,因工會法既已定有會務時數,是以雇主鮮有主動針對此議題提出協商要求,而導致請假流程混沌未明,反更易衍生「不當勞動行為」之爭議,是以雇主若要避免爭議產生,仍應在必要事項上主動出擊、要求協商,以約定規則、釐清雙方權利義務,進而實質降低不當勞動行為之風險。

 

【宇恒週報】集體勞動法專章 (一)不當勞動行為與裁決制度簡介|沈以軒專欄-HR

重大疫情期間裁員雇主應知悉之法律風險─以勞基法第11條第2款「業務緊縮」為例

2020年勞動檢查~5月啟動


本文由 沈以軒律師 授權轉載。

圖/Freepik.com


【宇恒週報】集體勞動法專章 (一)不當勞動行為與裁決制度簡介|沈以軒專欄-HR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宇恒週報】集體勞動法專章 (一)不當勞動行為與裁決制度簡介|沈以軒專欄-HR 精選HR職缺

【宇恒週報】集體勞動法專章 (一)不當勞動行為與裁決制度簡介|沈以軒專欄-HR人事/人力資源主管 【宇恒週報】集體勞動法專章 (一)不當勞動行為與裁決制度簡介|沈以軒專欄-HR人事/人力資源專員 【宇恒週報】集體勞動法專章 (一)不當勞動行為與裁決制度簡介|沈以軒專欄-HR人事助理

【宇恒週報】集體勞動法專章 (一)不當勞動行為與裁決制度簡介|沈以軒專欄-HR

【宇恒週報】集體勞動法專章 (一)不當勞動行為與裁決制度簡介|沈以軒專欄-HR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