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時,值得 HR 特別留意的人才特質有哪些?
▲在評估潛在人才時,我們覺得值得特別留意的幾種人格特質(圖片來源:freepik,CC Licensed。)
作者/泰勒.科文 Tyler Cowen、丹尼爾‧葛羅斯 Daniel Gross;譯者/謝儀霏
值得特別留意的幾種人格特質
以下是在評估潛在人才時,我們覺得值得特別留意的幾種人格特質:
堅毅性
具有「堅毅性」(sturdiness)特質者習慣「今日事,今日畢」,生活及工作極度規律,絕不會允許自己長時間一事無成。因此,在負責執行一項長期計畫時,這項特質特別具有價值。也有研究指出,堅毅性能夠幫助新兵熬過軍事訓練,對於一些需要高度壓力管理的工作者也非常受用。
相信你不難發現,具備這種特質的人通常不太需要用到所謂的「莫洛克能力」,永遠提早把事情做完是他們的明顯特徵,因為他們打從一開始就積極行事。
如果你要寫一本書,「堅毅性」肯定是一項強大的美德,而且強大到可能連你自己都意想不到。試想如果你每天只寫一頁,但是你天天都寫,那麼一年就會有三百六十五頁,份量已經比大多數的書都還要多,而且這種速度是大多數專業書籍作者都難以匹敵。
對葛羅斯來說,科文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的生產力,就是因為他具備「堅毅性」這項重要特質。科文即使人在遙遠的外地,當結束一天的奔波,回到下榻旅館後,他還是會一如往常開心的打開電腦,開始撰寫新聞專欄、部落格文章或新書內容(對多數人來說,如此多產一定得藉由咖啡因的協助。不過科文既不喝咖啡也不喝茶,我想他應該是有內建發電機)。
生成性
有些人一看就充滿活力,他們說話很快、行動迅速,似乎對生活充滿熱情。他們展現高度開放的心態,不斷在腦海中嘗試各種可能的想法組合,希望盡量掌握所有可能,我們稱這種人格特質為「生成性」(generativeness)。如果你和這樣的人為伍,總能從互動中得到許多新想法。原本只有一個粗淺的想法,談著談著突然生成出一個提案、一個政策、一個趨勢預測,甚至是一個創業構想。
對於加州灣區的科技及創投業者來說,「生成性」是非常值得重視的特質。科技新創業者兼加密貨幣新創公司投資者 巴拉吉.史尼瓦森(Balaji Srinivasan)就是這種特質的經典例子。他每天都在Twitter上發表個人看法,主題從媒體、加密貨幣到疫情,範圍相當廣泛。雖然很多內容純屬推測,有時甚至並不正確,但是他確實說中許多非常重要的事。例如,他在二○二○年一月就預見新冠病毒危機,指出疫情將重創社會、奪走無數性命、促進在家工作,以及所有人都將戴上口罩。
他的先見之明絕非偶然,這是因為他不會輕易接受既有觀點,而是不斷在腦中處理所有可以得到的資訊,探索各種可能性。史尼瓦森對於加密貨幣的看法會是正確的嗎?雖然我們不像他那麼狂熱,但如果你想知道加密貨幣的可能發展方向,就該聽聽他的看法。
總之,無論你是否同意具有「生成性」特質者的見解,你都無法否認他們的意見具有某種價值,而且往往在你不同意他們見解的領域價值最高,因為他們總能看到你所看不到的各種可能。
不安的人生勝利組
「不安的人生勝利組」(insecure overachievement)表現總是在水準之上,卻總覺得自己不夠好。這種(有點「神經質」的)特質往往伴隨嚴苛的自我對話和過高的自我期待,即使內心深處知道自己確實表現得不錯,依舊無法對自己感到滿意。因此儘管他們的成就很高,卻可能成為團隊中的問題來源。他們的高度自我要求,可以激勵和約束團隊中需要推一把的人;但他們嚴苛的態度,卻總是把表現較佳的人逼得太緊,很難給予他人欣賞及鼓勵。看看ESPN的麥可.喬丹紀錄片《最後一 舞》(The Last Dance),相信你也會有深刻體會。
對自己的表現不安,往往起因於原生家庭。特別是父母管教太過嚴苛的家庭,有時則和移民家庭背景有關。例如根據對奧運選手社會心理特徵的研究發現,他們的家庭大多具有非常重視努力和出人頭地的文化,而且早年歷經某種程度的手足競爭。
悲觀的完美主義者
我們遇過很多不幸落入「悲觀完美主義」(pessimistic perfectionism)的聰明人,他們總是認為自己的表現永遠不夠好,擔憂職業生涯會一敗塗地,無法達到理想中的最高標準。當你看到有人明明很聰明,卻總是對工作裹足不前,那麼多半就是這種人。
他們沒有「不安的人生勝利組」那種持續產生的幹勁與動力,而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以避免面對失敗與挫折感;他們會盡可能讓自己提早失敗,讓事情快點結束,就能重拾掌控全局的感覺。對他們而言,要按下「送出」或「發表」之類的按鍵,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他們對於人際關係非常敏銳,這正是他們獨特的過人才能(他們的問題或許正是出在無法自欺,畢竟絕大多數的人都稱不上世界一流。但只要他們能對自己的前景樂觀一點,可能就會更有動力)。只要他們不需要負責發起或完成一項任務(也就是不需要做決定、不必對結果負責時),就能發揮出真正的才能,為團隊做出良好的貢獻。
覺得意猶未盡,想看更多內容嗎》〉傳送門就在這!
本文內容出自《人才: 識才、選才、求才、留才的10堂課》,由 天下文化 授權轉載。
你還可以看這裡的推薦文章:
◆ 在招募中最重要的任務是找到合適人選,而不是一切盡善盡美的完人
◆ 招募法則之一:面試時讓自己值得信任,如何讓應徵者說出真正的故事?
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