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管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孤掌難鳴?建立參與感不是在開會時請吃東西而已
▲打動別人參與投入,需要建立信任或重建信任,大多數人認為這與當事人可不可靠有關,但這只是其中一部分,還必須做到言而有信,假如你承諾了但事後卻失信(比如錯過截止期限或執行力不彰),將會侵蝕他人對你的信任。(圖片來源:freepik,CC Licensed。)
作者/喬安娜.芭爾許;譯者/李宛蓉
克服當主管的第一個挑戰:孤掌難鳴
誰不想幫助一項使命或事業發揮正面影響力?聽起來很棒,可是這意味著你必須依賴別人。辦公室小隔間裡的每位貢獻者,都需要依賴別人的合作才能夠成功。全球化企業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壞,也越來越複雜。各種計畫四處蔓延,每一項都與人事有關。可是,當組織裡有那麼多人不願投入時,你該怎麼辦?
這些故事中的每位主人翁,都必須找到解決對策。麥可跨越無形障礙,爭取到部屬的支持;凱西正面迎戰與人交往的恐懼;艾蜜莉從解說轉變為傾聽;凱莉設身處地去理解工人;泰提安娜利用近距離觀察;葛瑞格透露他的問題。
每個人都學到各位讀者也很清楚的強力教訓:孤掌難鳴。少了別人,你的影響會很有限。打動別人參與投入,需要建立信任或重建信任,大多數人認為這與當事人可不可靠有關,但這只是其中一部分,還必須做到言而有信,假如你承諾了但事後卻失信(比如錯過截止期限或執行力不彰),將會侵蝕他人對你的信任。儘管如此,如果你練習開放、接納、一致的心態,就會鼓勵他人對你產生更多信任。
釐清你要籠絡、要他參與的人
為了促進自己成功而與人交往,會令人不舒服。但為了完成使命而鼓起勇氣與人交談,就比較容易,所以你的第一步是辨認使命,並弄清楚誰能夠幫助你完成這項使命:
一、把會影響成敗的所有人員列入清單。
找出誰是天使、誰是黑羊,也就是誰能促成你的計畫,誰又會破壞計畫。將公司裡裡外外都蒐羅一遍,不要放過任何角落。
二、釐清誰是關鍵人物。
能助你完成使命的人不超過十個,他們是誰呢?如果你不曉得,就到處問問看,你很可能已經將最重要的人,視為理所當然的人選。探索組織網絡,那些最有影響力、最受尊重的人,往往擁有最多關係,但不見得是最資深的人。即便你尚未與對方建立關係,都要把他們列入你的清單。
三、擬定迴避問題人物的策略。
最麻煩的是那些拖慢你速度的人,如果能解決他們的問題,他們很可能會改變立場支持你,或是放手讓你過關。但是你不一定辦得到,因為政治可能把水攪混。萬一是這種情況,就去找組織中其他可以幫助你的人。
推薦閱讀:這5大為主管應具備能力,如何為Y世代員工做好主管培訓?
從「管理」轉變為「籠絡參與」
當你管理時,做的是計畫、核對與衡量,然後告訴他人該做什麼。反之,籠絡對方參與你的計畫時,靠的是提問題、傾聽、鼓勵、支持和啟發。因此,心態應該從「我沒有時間和大家一一面談」,轉變成「促使大家投入參與是目前的第一要務」。為了促使人員投入,你要尋找最佳的聯結方式:
一、設身處地的體驗別人的問題。
花點時間了解其他參與者覺得重要的事,當你認真對待他們的問題時,你所做的不該只是表面上多開一次會,而是展現你對他們的尊重與關心。
二、主動鼓舞對方信任你。
你必須率先行動,等到對方開始信任你,就會積極參與。你可以四管齊下:
你得可靠。
合乎時機、品質控制、實現承諾會增加可靠感。信守你的承諾,切勿苟且,否則乾脆不要承諾!
開放。
與他人分享你的想法與感覺,讓他們明白你的立場。如果你表現得不透明,他們會假設你掩蓋了一些東西,這樣倒不如明白告知,即使你無法揭露所有的細節,也比刻意隱藏來得好。人們通常都能看穿假面具,所以你還是彬彬有禮、直來直往比較好。
接納。
假如別人不贊同你,請假設他們這麼做有很好的理由;若是對方和你不一樣,請尊重這個事實;如果你在會議上表示贊成,事後卻在走廊上出言批評,他們一定會發現。最好直接和對方討論。這樣一來,你很有機會處理他們的問題,藉此使他們投入。
一致。
人們很快就會察覺可疑之處,如果事情發生變化,他們會想要直接從你這裡聽到消息。想像一下,如果有人跟你說一件事,做的卻是另一件事,就算出發點是為了討你歡心,你又作何感想?所以你的言論、行動和信念都需要保持一致。
促使別人投入
請牢記,建立參與感不僅是開會時買甜甜圈請大家吃,你的領導方式也很重要。籠絡別人參與時,要拿出追求的目標、積極的心態、信任感與精力:
一、組成團隊。
團隊要靠個人與使命,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彼此聯結。你要對成員的動機抱持好奇心(他們為什麼想要參與這項使命、為什麼相信這項使命),並了解他們擅長的強項。除非完成這一步驟,否則就應該先延後傳統的誓師會議,也就是專門為公布計畫、時間表、任務、衡量標準而召開的會議,之後再拿出各種試算表。更理想的方式是,找來參與者一起準備這些表格。花一點時間,此刻就打造一支高效能團隊,你一定不會後悔。
二、對別人產生興趣。
如果你非常擔心自己被指派的任務過於龐大,對於待辦事項清單走火入魔,其實是很正常的事。這時候你應該想一想,需要找誰一起來參與你的使命。
對別人的想法和感覺抱持好奇心。
只要嘴巴在說話,你就不是在學習。你必須刻意保留時間,在一對一討論和小組討論時好好傾聽。務必回覆別人寄給你的信件、電話或備忘錄,這樣大家才知道你聽見他們的聲音了。另外,確實做好筆記,以中立的態度做摘要(當你一字不差的記下別人所講的話時,他們會感到很高興,覺得自己的貢獻彷彿已經得到認同)。
提出請求時必須明確。
如果人們明白你真正想要什麼,就很可能樂意幫忙。既然你不想三顧茅廬,不如第一次就把話講清楚,記得使用積極的言詞答覆人們的疑惑。接著就抱持敬意傾聽別人的話:對方在思考、感覺,但是藏在心裡、沒有說出來的話是什麼?你可以組織一下揣度出來的想法,再向對方求證。
不要刻意!迎合別人說對方想聽的話,以獲得他們的贊同或是達到其他目的,這樣的做法其實很正常。
可是你要小心,別被自己的言行反咬一口,因為人們可能會把你的話傳出去,也可以把你寄的電子郵件轉發給別人,祕密是不存在的。
保持前進,但也要回頭籠絡尚未投入者。
尚未投入和還未決定支持你的人,可能晚一點才會加入,因此一旦獲得一些進展,最好回頭去籠絡他們,再度請求他們協助,畢竟沒有人想被拋在後面。
推薦閱讀:會讓人願意追隨的主管有這 3 個特質!其實部屬想要的很簡單
三、透過關懷、傾聽、幫助激勵參與。
我們可以確定一件事:指示別人做事情,只宜偶一為之,不宜長時間如此。這樣說來,你要如何爭取忙碌的人來參與?畢竟他們也有重要的事情和目標要進行。
幫助別人。
有人可能純粹出於慷慨,就助你一臂之力,但總有你可以回報的地方。這是雙方互惠,也是商業領域很關鍵的一環。你要打聽他們的優先考量與目標,之後再進行你的議題。為了讓別人也有所回報,你應該先暫時停下來幫助對方。
主動找人當面談談。
人們可能老是說自己太忙,可是如果你不開口問,就聽不到他們真正的想法。具體來說,你應該主動尋找那些在會議上或電話裡沉默不語的人。
你應該聽聽所有聲音,尤其是那些太害羞或不喜歡在群體中發言的人的聲音。他們在那些場合中可能分心了,或是太無聊以致沒有發言。不過,他們也許有沒說出口的反對意見,值得你在這個階段聽一聽,以免等到最後一刻才知道,那就來不及了。
提出好問題。
比如:「你覺得什麼樣才算偉大?」、「有什麼東西會妨礙我們達成使命?」好問題能開啟思路,一旦發現會議室裡大家精力旺盛,你就明白了。
集體小慶功。
小幅度的進展也值得慶賀,這有助於強調成功是整個團隊的功勞。讓別人站在聚光燈下,將愛散播出去,就會感受到這份愛傳回到你身上。
四、身為領導人,不代表就要提供全部的點子,或是評判其他人的點子。
有時候透過無聲的干預,反而能促進更多參與。
開會出席,不要太過強勢。
你的出席凸顯會議的重要性,你要保持警覺和默默籠絡大家參與,可是不要操控他們。另外,你也要注意自己的發言用掉多少時間,這沒有一定的標準,可是如果你的發言太冗長,就要有自覺。
保持沉默。
假如你想要更好、更新鮮的點子,必須忍受一點難耐的沉默,才可能手到擒來。你要忍住不出聲介入,最重要的是全程禁用手機!沉默過後,大家為了填補空白,往往會激盪出好點子。你應該花點時間感受小組的狀態,說出你的感覺,可以讓小組凝聚起來。
出手干預時,不要評斷。
如果討論中出現反覆、吵鬧、脫軌的情況,這很正常。你也許感到挫折、焦慮、生氣或激動,這時候不妨暫停一下,做幾個深呼吸或一些身體活動(比如把椅子往後推),會有幫助。之後再觀察事情發展、表明自己的感覺、詢問大家是否準備好採取行動了。避免偏袒任何人,因為你的目標是鏟除路障,引領小組往更好的方向走。
當然,你不是初出茅廬的菜鳥,很清楚不管你做得多好,有些人就是死也不肯加入,他們的自我利益可能與你的使命不一致。在商業領域中,最好的點子不一定總是勝出。然而,做好這章所講的每件事,有助於提高你成功的機會。當人們終於投入,你就一定能獲得大成功。
覺得意猶未盡,想看更多內容嗎》〉傳送門就在這!
本文內容出自《麥肯錫教我在哪工作就在哪成長:目前的工作面臨挑戰或陷入瓶頸,該轉向還是堅持?從徘徊到篤定,你該這麼做 》,由 大是文化 授權轉載。
你還可以看這裡的推薦文章:
◆ 遇到老鳥,新手主管該怎麼辦?當這4種情境發生時,讓你不必再煩惱!
◆ 剛從下屬變成主管?解答過渡期困惑:新上任管理者該如何適應&反思這些問題!
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