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技巧-Part 3-來聊聊穩定度|職場觀落陰
雜談補充
有個很~~~傳統的觀念是:第1年學習、第2年執行、第3年才有貢獻能力,所以不到3年的工作經歷並沒有意義。
雖然在現代或許3年太久,但一個工作的全貌,大概也不是半年、1年就容易一窺全貌的。
然後其實在業界最常聽到的是,人選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面試時也表達良好,但面試官的OS、真實評價卻只是:這名人選並沒有touch到最核心、最關鍵的1到2個key,主管還沒讓你看到,但你並不知道,所以要拿到這份職務還太早了點。
當然,我相信有不少人不認同這些觀念啦……但這時候或許可以想想:如果才來不到半年的新人,認真的告訴你:「我完全會你的東西了」,你會有什麼想法?而且多數工作的「眉角」,常常都不是光弄懂SOP,就能融會貫通的。
穩定度多久才好、才會被認可?
看完上述概念後,穩定度到底要多久才夠、是愈久愈好嗎?答案其實未必,因為穩定度是個「相對」的概念,不是「絕對」。或許多數職務會以3-5年為標準,但還有各種變數,如職務、產業、文化、年紀等的不同,舉例來說像是:
- 變化快的職務,在職涯早期有段2年、1.5年的經歷就還不錯 (或許如媒體業、電商產業的行銷、公關等)
- 高機密的職務,即使5年,還常可能被嫌不足 (如財務、秘書等,尤其指涉階層更廣、更高階者)
- 文化因素:有的人在原單位服務5年,已經是前3名資深了,結果到新公司面試時發現,該公司有8成超過20年、30年都不算太老
- 年紀因素:年輕時有些嘗試、有些疑惑導致穩定度不佳,只要自己想清楚下一步了、知道自己當時為什麼轉換,普遍都能被接受;但如果30歲、35歲了還在找自己,就容易讓用人單位感到不安
穩定度需要每份工作都維持嗎?
是不用啦,也不是大家都這麼幸運。但,整份履歷中,能不能有(幾)個「基石」在?像是:
- 出社會第一份2年多,接著想做點嘗試,所以輾轉有幾份都幾個月就發覺不適合離職,但是最近一份好像找到方向,所以又累積了2年
- 一開始幾份比較迷惘,都幾個月到半年多就閃,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摸索也找到自己的方向,所以最近這一份終於突破了2年,現在更確定長遠發展方向、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才又重新尋職
- 雖然前幾份都才幾個月、最近一份也才剛過1年,但其實最近幾份所轉換的公司、職務在業界都打聽的到情況,是真的逐步擴增視野與能力的脈絡,其實有連貫性
除了解釋年資的短暫外,也可以從「能力」著手:
-
雖然好幾份工作都只有1年多,但每一份都學到了不同的能力、也個別完成了不同任務(接著舉實例-但別誇大),現在則是考量這些能力後,知道想朝什麼樣的舞台進行實踐與發展,所以到貴司面試
穩定度一直以來、每一份都很差怎麼辦?
最好的狀態是:每一份都有戰果、都有學習,都是為了更進階的挑戰而轉換,這樣只要如實陳述出來就好。如果沒錄取,也可以反過來想想,會不會自己認為的成長,在對方的認知裡其實還不足、自己之前是不是離開得太快、未必看完全貌?
最常見,但毫無幫助的態度是:投以不屑、覺得自己就是運氣不好、這根本不是個該被注意的問題──畢竟面試官是才剛認識的陌生人,不是懂你10年個性、際遇的朋友,這樣只會對自己有負面影響,畢竟公司再找下一個面試就好,自己卻帶著憤恨的態度進入下一次面試。 這時候建議,可以在面試前先想想:是不是有哪些事情,之前並沒有確認到、而現在已經想清楚了?接著不卑不亢的表達。最常聽到的原因有:
-
有薪資更好的工作就離開
-
發現公司文化不合適就走
-
覺得主管難以合作就速戰速決、好聚好散
1份2份工作倒無所謂,就當作是嘗試與挑戰,不過如果是5份、8份呢?然後是在5年內、甚至集中在3年內發生,這時候想想,如果自己是面試官,又會怎麼看待這份履歷、這位當事人?
如果只有幾份,可以歸咎於一時的判斷失準,或是被誘人的條件吸引、忽略轉職的本質意義,面試官通常也可以接受,但如果太多份出現相同狀況,還認為自己沒有任何責任在,面試官則多數會覺得尋職者的判斷力不佳、比較短視近利。
*註:筆者認為,轉職的本質意義,是為了讓自己保持能持續轉職的動能
因此建議面試前先仔細想想:自己未來要的是什麼,而過去選擇時,是不是被非主軸的項目影響了?例如:
-
我明明想要累積帶領完整專案的經驗,卻因為另一家公司薪資較高(但對提升能力毫無幫助)就跳槽了?兩次、三次後,再下一次轉職時,各家公司反而只以我第一份工作時薪資基準在評斷我,但我的年紀已經……
-
我明明不適合什麼樣的文化氛圍,但幾次面試卻完全沒有確認過,只因為我覺得主管很好聊、地點很棒、或是福利超好就答應了?
-
我明明最在意的是地點、通勤,當初卻為什麼因為公司名氣能跟朋友炫耀就加入了,導致我現在每天都很痛苦?
穩定度差的工作經歷要寫嗎?
其實,看狀況。但工作跟工作間的空白,面談的人資、主管一定還是會想串起來,所以還是準備著吧!然後不管寫不寫,都要誠實至上:
- 不要亂調時間軸:有些人喜歡這個移短一點、那段移長一點……不想寫就空著吧,不然要是被打聽出來,反被當誠信有問題的黑名單更得不償失;而且真的不難打聽出來啊……
- 其實可以坦蕩蕩:就老實地說當時有作些嘗試、只有幾個月所以沒有特別寫,但有需要的話可以完整補上
筆者自己有兩份很短的經歷,但都寫得很開心:一份只待5個月,不過是第一次接觸到「招募」這件事情,雖然很淺,卻成為之後當獵頭的敲門磚;另一份只待2個月,卻是第一份從獵頭轉到業界企業當人資的經歷,並做到了一些事情。也因此,這兩份對我來說都是讓經歷更完整的一環,將之呈現並沒有什麼好遲疑的。
穩定度重要的不是長短,是每份抉擇的原因
其實上述提了一些狀況、概念,應該還是會發現,關於穩定度這個大哉問,並沒有正確解答,不管多長、多短都並不是這麼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而這個為什麼,才是能不能說服面試單位的立基點。
其實獲得企業邀約面試時,穩定度的考量已經被放在比較後頭,只是還是需要確認面試者當下跟過去的思考立基點同異,以及現在是不是想清楚了,而且這份「想清楚」還足以獲得充分的信任。在做了充足準備與表達後,即使沒有錄取,倒也不用埋怨對方,只是自己提供的原因跟當下的對方並不合適而已。而如果無法接受這個原因的公司錄取了自己,大概也是自己痛苦的開始。 如果真的曾經扼腕過、有個心中理想的好公司因此婉拒自己,比起埋怨,不如設法讓自己在這次轉職時努力達成該公司期待、在下次轉職時能成為對方所需的腳色就好。 有任何問題或建議,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或者也可以到我們的Facebook粉絲團與我們互動~
https://www.facebook.com/HRin715/
跳脫基本工資數字的思考
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