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溝通」應成為職能 尹相志:AI通才比專才更吃香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採用 AI 技術,傳統工作正面臨挑戰,為了直面AI帶來的職場變革,1111人力銀行與 Amazon Web Sservices(AWS)攜手於11/13日舉辦「AI 驅動 未來職場」研討會,邀請工總秘書長呂正華、國科會 TAIDE 專案主責專家成員蔡宗翰、DataDecision 技術長尹相志、聯合聚晶財務暨人資副理鄭惠如、KKCompany 雲端智慧業務群總經理黃柏淞等多位產官學專家與會。
▲DataDecision技術長尹相志表示,在AI的世界裡面,通才反而比較吃香 (圖/記者林育如攝)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在上班族心目中,AI 不但普遍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更開始成為職場標配,有超過 9 成 3 的上班族認為,Al 是職場的必備技能,其中對 AI 接受度最高的產業是科技業、金融業以及大眾傳播業。另外還有5成1的上班族已經在職場上運用 AI,其中幾乎天天使用 38.7%、一週超過 3 次 20.1%、一週 1 到 2 次 12.5%。
職場面對AI有5項思維應改變
尹相志以「讓生成式 AI 成為職涯成長最強助力」為題,他點出未來職場上因應有 5 項思維需要改變,包含「從專業分工轉向抽象泛化」、「從執行能力轉向溝通能力」、「用知識壓縮解決知識爆炸」、「從已知可控轉向機率分布」,以及「從提供答案轉向探索思路」。
尹相志提到,生成式 AI 讓創作的基本門檻變低,無關乎天賦、無關乎學習的專業,只要會與 AI 溝通,音樂白痴也可以創作歌曲上架到 Spotify。「AI 把世界的平均值拉高,但同時 M 型化也會越來越嚴重,因為會用 AI 跟不會用的人差距變大。」
AI世界通才比專才更吃香
過去可以在特定領域之內把任務完成得很好的人,是所謂的「專才」,但是在 AI 的時代之下,一個人有沒有能力把看似不同的事物,找到他們共通性,並以此解決問題,這是所謂的「通才」,「在 AI 的世界裡面,通才反而比較吃香!」
尹相志表示,過去是人類去配合機器的語言命令機器做事,現在是人類用人類的語言來命令機器做事,「你不會寫程式不懂程式語言也沒關係,只要你懂得溝通,用手畫圖也是一種與AI溝通的方法,未來會有更多人類的感知被放進去,就可以用更多種方法溝通。」
生成式AI不應是找答案工具
對於許多人使用 ChatGPT 來找答案、做報告,尹相志表達憂心。「生成式 AI 永遠不會給你固定的答案,同一個問題你問 10 次,答案可能都會不一樣。」他認為,生成式 AI 是完成任務上的一個輔助,而不是拿來找最終答案的工具,在過程中提供各種支援,就像古時候陪考的書僮一樣。
他建議大家把生成式 AI 變成一個靈感的來源,要懂得拆解、規畫、指派任務,並且懂得使用工具與思考的技巧,「AI 溝通應該要是一種職能,而不是一種職業。」對於害怕被取代的人,尹相志則說:「只要這個東西有存在的價值,就有 N 個方法可避免被取代、被摧毀,就像過去面對攝影技術的發明,繪畫藝術也從來沒有因此而黯淡。」
記者/彭夢竺,原文〈「AI溝通」應成為職能 尹相志:AI通才比專才更吃香〉,本文由 科技島 授權轉載
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