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192
置頂

面試要求「深度」或「廣度」?招募人員可利用 AQ 提出指定問題、增加面試效率!

面試要求「深度」或「廣度」?招募人員可利用 AQ 提出指定問題、增加面試效率!-AQ
▲面試要求「深度」或「廣度」?招募人員可利用 AQ 提出指定問題、增加面試效率!(圖片來源:freepik,CC Licensed。)

作者/布萊恩‧格里布考斯基博士;譯者/張玄竺

深度與廣度

金貝爾想聘雇一位行銷專員。他與求職者聊了很多,各種不同話題都聊了。結果顯示這位求職者的專業成就很符合要求。本來面試可以結束,但實際上並沒有。
金貝爾隱隱覺得哪裡不對勁,於是又問了一個問題:「這個工作是你的團隊負責的嗎?或者你是負責管理外部顧問?」答案是 80% 都在管理外部顧問。如果金貝爾沒有接著問,就會錯過關鍵資訊。求職者講的都是完成的事情,而不是誰去做這些事。

客戶需要的是一位內部行銷總監,沒有預算給第三方顧問。

這位求職者並不是合適的人選。就程序與行動而言,工作是「誰」做的很重要。
這個例子說的是面試的「深度」與「廣度」之間的權衡。面試可以涵蓋的內容有限,有一種方式是表淺的帶到許多話題,可以深入探討的重點較少。

根據金貝爾的說法,對於招聘單位來說,最好詳細討論少數幾個重點就好。詢問候選人的各方面背景,像是做過的每一項工作、任職的公司與年資等,似乎是不錯的做法,但還要針對招聘單位開出的條件詢問適配度的問題。但問題就像金貝爾的故事那樣,聚焦在廣度的橫向對話很表淺,難以評估答案的品質。

當我們從一個主題跳到另一個主題時,會出現兩個問題。首先,顯而易見的問題是,任何答案都是皮毛而已,這讓面試官很難評估答案的真實性。

在最初的 AQ 研究中,有一位世界頂尖高爾夫教練這樣說過:「我會盡量讓學員聽到第一個譬喻就懂,如果不行,第二個譬喻就一定可以達成目的。」這麼說來,求職者如果可以找到正確的譬喻,並且有很多預備的譬喻來描述最佳軟技能,就能如魚得水。求職者如果可以說出一個故事,那不算什麼。但是,他們有第二個或第三個故事嗎?換句話說,如果對話很廣泛,快速從一個主題跳到另一個主題,就會無法探索每一個答案的深度。

其次,如果問題涵蓋許多個面向,那麼答案與答案之間不太會有關聯。缺乏情境(其他答案)會讓評估答案的能力有所局限。
真誠的回答是,六種答案類型中的任何一種都可以說明或補強其他類型的答案。舉例來說,求職者可能會提出自己對領導力的定義(概念答案),接著馬上講一個故事來說明。在這個過程中,故事會讓概念更有深度。

結構化面試

和非結構化面試相比,結構化面試可以從 23 個更準確的指標來預測未來工作績效。結構化面試的特色是詢問所有應徵者相同的問題,並且用數字來對每一個回答進行評分。結構化面試對面試官與求職者而言都能提高公平性與準確性,但我們認為目前的結構化面試方法還無法充分分析每一個答案。

我認為六種答案都很重要。我的目標是全面展現自己,這代表要提供所有類型的回答。如果談話流於表面,每一個主題都只涵蓋一種或兩種答案類型,就無法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我會在面試時找機會把所有答案連結起來。不一定所有主題都可以做到,但至少要有一個重點題目的回答能夠讓每種答案相互補強,這樣面試官才能比較全面的了解我這個求職者的潛力。

我先前擔任觀察員的經驗可以給各位參考。我當時是一間大學的人資副總裁遴選委員。在視訊面試階段,目標是將人選範圍縮小,並邀請兩位人選到校園面談。在詢問求職者和工作相關的問題時,我們採用的是經驗面試法則。其中一位求職者講得很好,也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面試委員對她的評價很高,並邀請這位候選人到校園面談。在遴選面試中應對教職員工問題時,她卻表現得差強人意。以 AQ 來說,她講的事情還是很引人入勝(展現出關係風格),但在表達人資策略的分析風格(理論與概念)卻不盡理想,而且也不熟悉和實用風格相關的工作細節(程序與行動)。簡而言之,六種答案類型中缺少了四種。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