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人力銀行HR好朋友 HR好朋友

搜尋更多工作
► 分頁查詢
評價: 0 回應: 0 閱覽: 326
置頂

「下」班,比「加」班,更需要意志力

「下」班,比「加」班,更需要意志力-HR
「下」班,比「加」班,更需要意志力(Image by stokpic from Pixabay

文/王文華;原文連結

為什麼準時下班這麼難?

最近我從兩個人身上找到答案。
第一個人是剛落幕的冬季奧運男子花式滑冰金牌、華裔美籍的陳巍。

陳巍3歲開始滑冰,17歲拿下全美冠軍,是史上最年輕的金牌得主。隨即參加四年前的冬奧,奪金呼聲最高。當時他最強勁的對手,沒有國籍,而是萬眾和自我的期待。然後,他在短曲項目中連續失誤,排名17。
瞬間,他掉到人生谷底。始終火熱的人生,開始結冰。

當晚,他打電話給姊姊。姊姊跟他聊了很多,卻絲毫沒有提到奧運或滑冰。那晚,他從「奪金」這件全職工作中,「下」班了。

第二天,他回到賽場,進行長曲比賽,完成五次的空中旋轉四圈。自知奪金無望,他臨場決定嘗試不在計劃中的第六次,也成功落地,在長曲中得到最高分。但短曲的失誤無法彌補,最後,他排名第五。
回家後,他上了耶魯大學。雖然繼續滑冰,但生活中不只只有滑冰。他上課(主修統計)、唸書、和其他運動的選手交朋友,當個「正常」的大學生。

一年後,他重回賽事。橫掃每場比賽,一路到北京冬奧。
陳巍怎麼從谷底爬回巔峰?

他「下班」。
因為不再冀望奪金,反而在四年前的長曲項目拿到冠軍。因為喊停,開始滑冰以外的人生,反而成為更好的滑冰選手。

第二位啟發我「下班」的人,恰巧也跟耶魯大學有關。

耶魯大學三百年來最受歡迎的課,叫「心理學與好生活」,談快樂。一千一百人搶修。授課老師是四十六歲的蘿莉.桑多士。
因為課程熱門,桑多士教授進一步創辦了「好生活中心」。還做了「快樂實驗室」podcast,有高達6500萬次下載。連香奈兒都來請她拍片。一時間,她成了2018年的陳巍。

上個月初,她宣布跟學校請假一年,因為注意到自己已有不快樂的跡象。
教快樂的老師自己不快樂,表面上很諷刺。

但快樂的基本能力之一,就是能自覺、正視不快樂的跡象,然後暫時離開那個耗盡身心靈的人或事,欣賞人生別的風景。快樂的反面不是不快樂。快樂的反面是不自覺、不面對自己的不快樂。

從這角度,離開學校,讓她成為更好的老師。
就像排名17的那晚,進入大學校園的那天,都讓陳巍變成更好的滑冰選手。

回來看自己。

我們的文化不鼓勵喊停。堅持到底、不屈不撓,是主流價值。
這些價值當然沒錯,只是解釋地不夠細膩。當你一切才剛開始,當然不能因為一點壓力就放棄。但當你的年紀、能力、或事情空轉的時間已到了某個程度,一昧堅持只是缺乏自覺和自省。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靠意志力撐過工作和生活所有的困難,但有時最需要我們發揮意志力的,是喊停。

我們進入職場後被教導要認真負責,今日事今日畢。但有時因為組織缺乏領導和管理,或個人的熱情與能力與工作不搭,造成再多加班也事倍功半,這時候真正應該發揮意志力的事,是下班。

疲勞而肇事的司機、不快樂而領導無方的老闆、照顧孩子太累而把氣出在孩子身上的父母親、不斷加班而讓同事或顧客承擔出錯結果的員工…需要的不是堅持,而是暫停。
我們都不會花式滑冰,但職場就像溜冰場,每個人都有奪金的壓力,於是在場上如履薄冰、跌跌撞撞。

在溜冰場上,華麗的空中旋轉四圈,從「轉身」開始。而華麗職涯的起點,也許都在「下班」。

你,下班了嗎?


文章作者 王文華 授權,原文章連結《「下」班,比「加」班,更需要意志力


相關閱讀請看:
職場就是人生重要的舞台 轉換跑道的關鍵其實是在這個時候!
工作超厭世、想辭職卻被「責任感」綁架?職場碰到這3種問題就該撤!


「下」班,比「加」班,更需要意志力-HR訂閱電子報,重要HR資訊不漏看:https://bit.ly/3bHUU5c


精選HR職缺

「下」班,比「加」班,更需要意志力-HR人事/人力資源主管 「下」班,比「加」班,更需要意志力-HR人事/人力資源專員 「下」班,比「加」班,更需要意志力-HR人事助理

「下」班,比「加」班,更需要意志力-HR
「下」班,比「加」班,更需要意志力-HR

會員登入 (先登入會員才能回覆留言喔!)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