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分享
-
暑期工讀生報到!HR準備好了嗎?常見三大勞檢地雷區,千萬別踩!
暑期用工高峰至,HR不可忽視的法規紅線 隨著夏日腳步將近,又到了各家企業引頸期盼、準備迎接暑期工讀生與實習生的旺季。這群充滿活力的生力軍,不僅能為團隊注入新氣象,更是企業發掘未來潛力人才的大好機會。然而,在我們張開雙臂歡迎他們的同時,千萬別忘了背後那把名為「勞動檢查」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正悄然舉起。 每年此時,勞動主管機關都會啟動「工讀生與部分工時勞工勞動條件專案」,加強查核力道。根據桃園 -
高薪挖人救不了缺工潮?HR該關注的「留才內訓戰」正式開打!
台灣科技業的「薪」酸與人才外流警訊 近年來,台灣科技業高薪搶才的新聞屢見不鮮,以半導體和 IC 設計為例,類比 IC 設計工程師的年薪中位數已達 155 萬元,AI 工程師、資深半導體設計師等職位年薪甚至突破 200 萬元。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等產業龍頭,為了因應全球擴廠與技術升級,持續開出優渥待遇,碩士畢業新進工程師的平均薪酬也超過 200 萬元。 然而,即使如此,人才缺口依然難以補
勞資法令
-
「請支援收銀」非小事!外籍專才超職恐觸就服法,最高可罰15萬
合法聘僱 ≠ 可以做所有事 我們都曾在人力最吃緊的時刻,聽見或甚至親口說過那句:「某某某,可以支援一下嗎?」這句話在日常營運中,代表著團隊合作與彈性。但今天,想跟各位夥伴聊聊,當這句話的對象是我們辛苦聘請來台的「外籍專業人員」時,它可能不再只是彈性,而是一張最高 15 萬,甚至還可能導致聘僱許可被撤銷的罰單。 最近,臺北市勞動局的查察案例,就為所有 HR 敲響了一記警鐘
職場生存學
-
辦公室小圈圈正在吃掉人才!3個「同溫層陷阱」讓優秀員工喪失競爭力
職場上,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員工,往往都會接觸到所謂的「小團體」。畢竟,人類是群居動物,在學習階段從團體合作到競賽活動,群體行為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這種行為模式延伸到職場,小團體的形成也就成為自然的現象。然而,小團體在職場中到底是助力還是阻力? ▲小團體在職場中到底是助力還是阻力?(Photo by FREEPIK) 抱團取暖 小圈圈有人罩也成阻礙 愛客獵獵才顧問經理李堉惠Li
知識充電站
-
HR用AI也有步驟!Selfactual李柏蒼:跟著這5階段,讓你從行政苦工變身策略夥伴
1111人力銀行攜手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5/28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AI數位轉型-人才優化策略佈局以及如何將AI人才導入企業」論壇,邀請 Selfactual 創辦人李柏蒼分享 AI 如何重塑HR的工作模式。他提出 HR 掌握 AI 的 5 大階段,並建議 HR 先盤點繁複的工作任務,再選擇一個工作任務試著把它交給 AI 或自動化工具,接著持續優化並往「設計與打造個人AI/自動化工作流」邁進
職場甘苦談
-
職場霸凌問題日益嚴重 清大心理學者籲「企業積極應對」
近年來,職場霸凌問題逐漸受到關注,根據研究,在科技業約有 20% 至 30% 的員工曾經歷職場霸凌。然而,由於不同世代、產業文化的差異,人們對於「霸凌」的定義不盡相同,導致許多案件未能及時獲得妥善處理。 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系教授陳殷哲指出,職場霸凌已不僅限於傳統的「上對下」,還可能發生「下對上」或「同儕間」的霸凌,甚至透過社群媒體發生網路霸凌,進一步加深受害者的心理壓力。 ▲職
教育訓練
-
時程緊迫,錯過就沒了!HR 必搶中小微數位轉型培力補助申請懶人包
▲中小企業公司HR必看!政府補助10萬讓員工數位技能翻倍 (Photo by FREEPIK) 作為一名 HR,是否常聽到老闆抱怨:「數位轉型很重要,但我們公司人少、資源少,怎麼跟得上?」又或者,員工對於新科技總是敬而遠之,覺得學數位技能「太難、沒時間」?如果這些問題讓你頭痛不已,別擔心!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推出了一項專為 30 人以下小型服務業打造的「數位轉型培力補助」計畫
績效考核
-
年後想談加薪?運用哈佛專家談判技巧一戰成功
編譯/莊閔棻 隨著春節即將到來,許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在年後升職加薪,度過更好的一年。雖然在職涯發展中,談判是關鍵技能,但對多數人來說,談加薪或晉升總是令人感到不自在。為此,哈佛大學的談判專家 Dan L. Shapiro 就提出一些「核心問題」,教大家如何有效引導這些討論。 ▲談判不僅僅涉及實際利益,如加薪和晉升,也能是為了追求個人滿意度和職業抱負 (Image by rawpix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
新版職場霸凌指引上路 企業須3日內啟動處理、納入承攬與實習生保護
近半年來,職場霸凌時事新聞頻傳,勞動部已於114年2月21日公告最新第四版《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此最新版指引有何變革?對企業有何影響?企業如何兼顧新版指引的規定與管理需求?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資深講師─宇恒法律事務所所長沈以軒律師特別提醒企業人資及法務夥伴:目前觀察新版指引與未來《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方向相符,應儘早規劃因應,以降低對企業經營之衝擊。